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 河南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

2021年04月07日16:33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红涛

  4月7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根据该厅印发的《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自2021年起,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摸清我省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和食用菌种质资源家底。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种业之争本质是科技之争,焦点是资源之争。谁占有了更多种质资源,谁就掌握了选育品种的优势,谁就具备了种业竞争的主动权。为打好种业翻身仗,确保河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有序推进、取得成效,我省将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

  具体来讲,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摸清全省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和食用菌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主要性状等家底,明晰演变趋势、发布种质资源普查报告、发展状况报告,珍贵、稀有濒危特有资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护,实现应收尽收。

  农作物方面,全面完成第三次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实施范围包括全省128个县(市、区),重点普查各类栽培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

  步骤:2021年全面完成普查与征集任务;2022年全面完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任务,对珍贵地方品种和特色种质资源进行田间展示;2023年全面完成第三次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编写第三次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农作物资源志书。

  畜禽方面,实施并完成第三次河南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施范围包括全省直辖市、济源示范区、直管县,重点普查猪、牛等传统畜禽、饲养养殖的特种畜禽以及蜂、蚕遗传资源,含地方品种、培育品种(配套系)和引入品种(配套系)。

  步骤:2021年完成河南省畜禽遗传资源基本情况普查以及部分县(市、区)重点调查;2022年完成畜禽遗传资源性能测定、特征特性等专业系统调查、重点区域现场核查;2023年完成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数据审核和入库工作,编写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完成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制修订工作,推动编写畜禽遗传资源志书。

  水产方面,启动并完成第一次河南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实施范围为全省养殖场(户)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包括原种、培育种(地方品系和新品种)和引进种。

  步骤:2021年完成基本情况普查工作,2022年完成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以及种质资源特征特性和遗传多样性鉴定评价、重点区域现场核查;2023年完成全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数据库数据核实和录入工作,编写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报告,发布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水产养殖资源志书。

  食用菌方面,启动并完成第一次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以县域为单位,以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等资源丰富区域为主,对全省各县(市、区)食用菌基本情况调查,重点普查香菇、平菇、木耳等传统食用菌、桑黄等功能菌类遗传资源,含野生种、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

  步骤:2021年启动第一次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采集并制作遗传材料1500份纳入种质库保存。2022年完成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特征特性鉴定、遗传多样性评价等系统调查,以及重点区域现场核查;发布一批特色优异种质资源;相应遗传材料1500份纳入省种质库保存。2023年全面完成第一次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任务,汇总调查、保存、登记等相关信息数据,发布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状况报告和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名录。

  据了解,在完成上述普查收集工作基础上,我省还将开展种质资源普查结果分析评价。一是开展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实现种质资源身份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对农业珍稀地方品种和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特色种质资源进行展示,促进共享利用。二是编写资源状况报告。编写第三次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省食用菌种质资源状况报告、省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报告。分类发布年度十大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食用菌种质资源,省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修订畜禽和蜂遗传资源志书,编写农作物、食用菌、养殖水产、蚕遗传资源志书。三是相关信息录入国家大数据平台,推进数字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监督管理,为今后种质资源高效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支撑。

  新闻1+1

  摸清种质资源“家底”,有何重要意义?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红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更是选育种子的前提和基础。谁占有了更多种质资源,谁就掌握了选育品种的优势,谁就具备了种业竞争的主动权。没有自主的资源,就没有自主的品种。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种业之争本质是科技之争,焦点是资源之争。中央提出要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对打好种业翻身仗尤为重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作物品种历经7-9次更新换代,每一次都是从资源上先突破,种质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是种质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种质资源强国。目前,许多种源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重要原因就是优异种质资源储备不足,精准鉴定挖掘不够。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必须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当务之急是要开展资源普查,摸清资源家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分别于1956-1957年、1979-1983年开展了两次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保护了一大批资源;于1979-1983年、2006-2009年开展了两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基本掌握了除青藏高原区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畜禽遗传资源情况。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气候环境变化以及农业种养方式的转变,农业种质资源数量和区域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资源消失的风险加剧,一旦灭绝,其蕴含的优异基因、承载的传统农耕文化也将随之消亡,损失难以估量。因此,迫切需要组织开展新一轮普查,摸清我国农业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存,这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首要任务,更是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根据计划,我省将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和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它们的种类、数量、分布、主要性状等家底,明晰演变趋势,发布种质资源状况报告,有效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为打赢种业翻身仗奠定基础。


编辑:臧小景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