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中青年订立遗嘱,未雨绸缪是真焦虑,还是真旷达?

2021年04月09日07:24

来源:大河网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蔡君彦文受访者供图

  说到立遗嘱,可能有人会觉得“晦气”,不过,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用行动证明,他们并不忌讳这个,包括一些身体健康、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中华遗嘱库近日发布了《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对保管的19余万份遗嘱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开始订立遗嘱,其中,4年间“80后”立遗嘱的人数增长了近7倍,立遗嘱的“90后”已有553人,甚至有“00后”参与其中。

  立遗嘱趋向年轻化,是真焦虑还是真旷达?遗嘱人订立遗嘱前后,内心有着怎样的微妙变化?中青年所立的遗嘱中,提前安排的内容有啥特点?……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为您呈现订立遗嘱背后的人心和世情。

  朋友酒后突然离世,让他想到要尽早立遗嘱

  2020年6月的一天,郑州市民曹先生和爱人一起,前往中华遗嘱库郑州服务中心办了件让他纠结好一阵子的大事——遗嘱登记,对名下价值数百万元的房产、存款、保险、证券、车位及微信理财等都做了安排,父母、爱人和孩子统筹兼顾,该考虑到的都考虑到了。

  这,是截至2020年中华遗嘱库郑州服务中心登记保管的162份遗嘱之一。

  “办妥之后觉得特别放松,说不好听的,即便有啥事儿,也没啥顾虑和遗憾,接下来就是好好过日子了。”曹先生说,当晚,他和爱人还特意去吃了烛光晚餐,“庆祝”一下。

  曹先生从事金融工作多年,事业有成,家庭和睦,身体也不错,刚过不惑之年,为啥会想到立遗嘱?

  促使曹先生决定立遗嘱的,除了当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大环境外,还有一位朋友酒后发生意外离世的变故,“之前总觉得死亡很遥远,当真的发生在身边,就觉得生命太无常,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曹先生说,由于事发突然,这位朋友没留下一句话,人“走”后,其家人因房产继承等问题闹得一地鸡毛,让他不由得思考:万一有啥事咋办?有必要提前做个安排。

  “我跟爱人说想立遗嘱后,一开始她不太理解,听我讲了朋友家的事,觉得挺有必要,免得日后为难。”曹先生和爱人又咨询了专业人士,坚定了早立遗嘱的决心,“因为按照法定程序提前做好安排后,后期处理起来会非常简便,否则,涉及财产分割等手续办起来非常麻烦,也容易闹矛盾。”

  “80后”女强人立遗嘱,安排了孝敬父母的专款

  郑州市民林女士是“80后”,在服装行业打拼多年,服装代理销售做得风生水起,数百万家产是她和丈夫齐心协力奋斗来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之前参加拓展训练时,涉及对身后事有啥交代,我当时哭得稀里哗啦。事后想想,要真遇到什么事儿,咋办?真得提前考虑、安排。”林女士说,她曾在日记本里写过自己的银行卡、支付宝、微信密码,也交代过一些事,都是碎片化的。在两位同学接连出现意外后,她意识到在日记本上写写还不够,必须正儿八经地安排妥当。

  2020年9月的一天,林女士和丈夫同去中华遗嘱库郑州服务中心订立了遗嘱,对房产、银行存款、投资理财、保险等逐一明确,比如,若一方走了,夫妻共同买的房产归另一半,为孩子的教育等规划了一笔钱,可以保障到孩子大学毕业;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她还在现金和保险方面特意为父母安排了养老钱,专款专用……

  “把这事儿安排妥当后就不用再焦虑、担心了,心里挺踏实。”林女士说。

  “80后”“90后”立遗嘱,连“00后”都行动了

  “中华遗嘱库自2013年3月31日启动以来,8年间,遗嘱咨询量逐步上升趋势明显,登记保管了19万多份遗嘱,其中,除了老年人,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提前立好了遗嘱。”中华遗嘱库相关负责人庞华幸告诉记者。

  记者梳理《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发现,“80后”“9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其中,“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人数,4年间增长了近7倍;截至2020年底,共有553位“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了遗嘱。

  为啥立遗嘱?立遗嘱人最经常说的开场白是:看见、听见了很多发生在身边的意外情况,觉得提前订立遗嘱、防范风险很有必要,主要为了防止财产下落不明、隔离婚姻风险、照顾家人、简化继承人继承财产手续、避免家庭纠纷等。

  记者注意到,“80后”的遗嘱中,有97.23%涉及房产,超过一半是通过自己和另一半奋斗买房;“90后”的遗嘱中,有71.54%涉及房产,父母买房挂名在子女名下的现象比较常见,不仅涉及银行存款,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也是“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

  值得一提的是,“00后”也开始订立遗嘱了。工作人员介绍,有一位18岁大学生立遗嘱将财产留给朋友,感谢对方在自己心情最不好的时候的支持和关爱。据悉,截至2020年底,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者最年轻的年仅17周岁。

  数万人留下“微信遗嘱”,但不具有法律效力

  “微信遗嘱”您听说过吗?2020年,受疫情影响,许多人通过中华遗嘱库上线的“微信遗嘱”小程序留言,中华遗嘱库共收到将近7万份“微信遗嘱”。

  “我怕生命中会有措手不及,来不及给你们只言片语,今天借这个机会说几句……我们需要珍惜眼前,每天过得开心快乐,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35的谈女士在“微信遗嘱”中叮嘱。

  另一位妈妈则写道:妈妈爱你们,我所有的银行卡都放在深棕色花纹钱包和驾驶证卡包里,密码大部分都是你们的阴历生日。

  数据显示,留下“微信遗嘱”的大多数是年轻人,20-30岁之间的占比38.7%,20岁以下的占比27.4%。他们中,有向爱人或暗恋对象表白的,有向闺蜜好友倾诉的,也有对父母感恩、对自己或亲友激励、对未来展望的,为人父母的年轻人大多会给子女留言。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有些话平时很难说出口,可以通过“微信遗嘱”畅所欲言,表达对家人的叮咛、嘱托和祝福等,也可以要求中华遗嘱库在指定的时间将“微信遗嘱”发送给指定的人。需要提醒的是,“微信遗嘱”并非法律意义上的遗嘱,但可以留下一些重要信息。

  律师:境遇有变化遗嘱可更新

  据介绍,《民法典》明确列举了遗嘱的有效形式,包括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打印遗嘱和公证遗嘱,并对于每种遗嘱类型规定了生效的要件。实践中判断遗嘱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立遗嘱人是不是出于真实意思的表示,同时,也应该符合合法有效的形式要件。比如,除了自书遗嘱和公证遗嘱之外,其他的遗嘱形式都需要有两个以上没有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才能有效。

  河南砥砺律师事务所律师冯海河说,对“微信遗嘱”等新形式的电子遗嘱而言,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从法律角度来说是无效的。当然,如果能确认“微信遗嘱”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所有继承人都没有异议,也可以依照其内容来进行继承。但只要有继承人提出质疑并诉诸法院,单凭“微信遗嘱”这种形式就不可能得到法律认可,相应的内容也不具有法律效力,此时相应的遗产应当适用法定继承。

  如果有人30多岁订立遗嘱,之后家庭关系和财产状况等发生变化咋办?冯海河表示,当事人可以根据情况变化多次立遗嘱,以最新订立的遗嘱为准。“建议当事人立遗嘱前咨询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士,采用合法有效的形式来订立遗嘱,也免得内容有瑕疵,最大限度确保遗嘱的效力。”

  立遗嘱年轻化是社会进步,以死观生敬畏生命

  越来越多的中青年订立遗嘱,未雨绸缪,是真焦虑,还是真旷达?

  订立过遗嘱的曹先生说,现如今每个人都背负着各种压力,身边有人猝然离世的意外,更让人不得不提前考虑,“立遗嘱前我确实焦虑过,也很纠结,可以说,焦虑是促使我立遗嘱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豁达和理性,让我提前做出稳妥的安排,心里也踏实,以后就是好好过日子了。”

  “我很喜欢胡适的一句话: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不能做到这三步,不能算做现代人!”订立遗嘱的“80后”林女士说,立遗嘱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中青年能够正视生死,早做安排,是睿智,是真旷达。

  “立遗嘱年轻化是生死观理性化的体现。”中华遗嘱库相关负责人表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也就是说,符合《民法典》相关规定的自然人在具备法律效力后的任何年龄,都有权利立遗嘱。从传统观念中对“死亡”的避谈和顾忌,到现如今法律保障年轻人可以任意选择时间处理离世后遗留的个人财产,可以看出社会风气的进步。

  采访中,多位当事人表示,立遗嘱也是一种以死观生,敬畏生命的觉醒,在立遗嘱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清晰地探知自己的内心,明确谁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也教会大家在预知死亡的余生中,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珍惜生命中所爱的每个人。

  这事儿,您怎么看?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