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鉴草木,他为河南植物绘就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家谱”

2021年04月26日16:52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史晓琪 通讯员 周红飞 张朝阳

  “伏牛横卧五十巅,一巅一岭思华年。龙潭峡谷采兰蕙,玉皇顶上辨杜鹃。春去秋来翻山岭,暑来寒往著宏篇。风餐露宿成追忆,育成桃李已满园。”

  这首8行56字的《伏牛山抒怀》,字里行间有大美韶华、有雄伟山川、有鸿篇巨著又有桃李满园……扑面而来的是纵情山水的快意和教书育人的圆满。

  这首诗出自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科学系教授、河南省重点学科——植物学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叶永忠教授之手。叶教授说,“这就是我的人生。”

  是的,从1985年至今的36年间,叶永忠与自然为伍,以植物为乐,围绕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开展研究,用踏遍青山的脚步和2000多万字的著述,为河南植物绘就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家谱”,而他培养的植物学新秀,又沿着他的足迹在守护着中原的绿水青山。

  “极命草木,值得用一辈子坚守”

  40多年前,来自湖北小城的叶永忠幸运地成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读书有多珍贵,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从本科到河南农业大学植物学科的第二批研究生,再到毕业留校任教,他与植物学、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5年留校,1992年就担任研究生导师,1995年破格评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再到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重点学科——植物学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因为热爱,他硬是把植物学走出了“星光大道”。

  “做这行的,必须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叶永忠说,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和无声的植物打交道,不仅没有想象中有趣,甚至还有些枯燥。

  “但是对我来说,植物就像精灵一样早已在我心里扎根,极命草木,值得一辈子坚守!”对于这份事业,叶永忠始终无怨无悔,斐然的成绩是他36年精韧不怠、铢积寸累努力的结果。

  从教学、科研到学科建设,叶永忠哪个都不曾懈怠:叶永忠一手搭建起我省最早的植物学学科课程体系,先后担任近20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年年大幅度超额完成工作任务;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发表学术论文210余篇,出版著作35部,主讲的课程还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和“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获“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为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深入基层调研时,他还为全省林业系统和环保系统培训各类技术人员3000多人次,无偿为社会鉴定植物标本数万份。基层工作人员的各种电话咨询,他都一一耐心解答,还通过不同方式鼓励基层技术人员进一步深造,成长为单位技术骨干,为河南基层植物调研培养力量。

  “一般人到不了的地方,便是我要走的路”

  说起植物学和生命科学时,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陌生、新奇。听到常年野外工作,会联想走遍万水千山的浪漫。

  “事实上,我们走的路,一般都是游客到不了的地方。关起门来做学问肯定是不行的,这门学科实践性非常强。”叶永忠说,更多时候,他们都是在“爬最高的山,走最偏的路”。

  话说的富有诗意,可事实远比语言严酷,因为一旦到了野外,早出晚归、餐风饮露便是常态,危险更是时时处处。

  有一次,叶永忠带着研究生在济源考察红豆杉和连香树群落,在无人区遇到了200米几乎是垂直的崖面,从天色渐晚到漆黑一片始终没有找到出路。该区域还是太行山金钱豹主要活动区域,到处都有山蚂蝗一不留意就爬到身上吸血,真的是危机四伏。饥寒交迫的队员们在山风中瑟瑟发抖,情绪一度低落到极点。叶永忠就一边用老一辈科学家考查事例激励大家战胜困难,一面组织大家背靠背保暖,互相提醒着不要睡着,挨到了天微微亮,才克服困难化险为夷。

  还有一次到大别山考察香果树,当时刚下过雨,路边砂石松散,见有危险,他就让学生退到一边,自己去采悬崖边上的香果树枝,谁知脚下一软,跌下几十米深的悬崖。幸好被一棵树挡了下,才保了一命。叶永忠说:“摔下去时头朝下,我一摸头上有个坑,感觉有很多血流下来。”最后还是村里人攀着绳子下去把他抬了上来,送到医院做了手术。

  这件事没有让叶永忠退却,因为村民的善意让他感恩至今。“手术刚做完,村民就端着老母鸡汤来看我,我的眼泪一下子出来了……”叶永忠说,这件事更加坚定了他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信念。

  凭着这股拼劲,叶永忠一点点勾画出河南生物多样性地图,搭建起河南省植物分类学的学科体系。学界同行评价叶永忠:“全省的各个山头,你只要说在河南省哪个山哪个地方,叶老师立马知道那个山有什么特点,海拔多高,附近有哪些物种。”

  常年的考察调研,也让他关注到野生红豆杉、秦岭冷杉、灵宝杜鹃等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研究工作。“有些人,越是珍稀的,越要砍了卖钱。眼睁睁地看着珍稀树种因为人为因素一棵棵减少,很是心疼。”

  为此,叶永忠开始参与河南省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决策咨询,通过学术、科研等推动相关工作开展,指导建立了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加了河南所有30个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工作,还主持了16个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的植物资源调查工作,为河南的自然保护事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爱与责任,会让人永远年轻”

  常年的野生植物考察经历,还练就了叶永忠矫健的体魄,和年轻人一起上山,你绝对看不出他已过花甲之年。更可贵的是,青山绿水间的草木世界也浸润了他旷远豁达的品性和人格,让这位年逾花甲但精神矍铄的老学者始终葆有自在而活的通透灵魂。

  叶永忠有两个课堂,一个在广袤天地,一个在书香校园。理论和实践皆有建树的叶永忠非常受学生喜爱,每年都是研究生报考人数最多的导师。他培养过的人才遍布河南、北京、山东、江西、湖北等多个省份和教育、科技、管理等多个行业,有的研究生已经成为二级教授、农业部岗位科学家、行业相关政府机构的领导等。在评师网上,学生对他们敬爱的叶教授,评论最多的是“知识丰富、内涵深刻、语言生动……”

  生动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平日里,叶永忠兴趣广泛,连续几届蝉联学校4000米健步走比赛的冠军,没事时还会咏诗写文、抒发情怀,妥妥地最会搞科研的“文艺青年”。“正月仲春雨,草长万物生”“松林藏玄兔,柳挂白玉盘”“踏遍青山四十载,汗滴群峰汇三江”“太行山巅闻虎啸,龙池夜宿伴虫鸣”……在他的朋友圈里,一张张山河美图和即兴作的诗歌成为常常引来大家竞相点赞。

  纵情山水,诗意江湖,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叶永忠说,尽管已经六十多岁,但还有所求,“就是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把这个事业传承下去……”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几十年潜心科研,他初心不改;几十载责任如山,他始终铭记。从兴趣开始,到用责任贯穿半生,叶永忠用脚步丈量着山山水水,用认真塑造了植物学的丰碑,又用信念撒播下爱与希望的种子,引领着一代代青年学子,奔向锦绣山河,奔向星辰大海。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