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门村的旱井

2021年04月29日09:15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林州市采桑镇土门村,名叫土门,实际没土,村子建在一个石坡上,村民们常埋怨先辈,不该把村子建到这儿来。

  红旗渠建成后,别的村都解决了吃水、浇地问题,这个村依然用水无望。当时的村支书王银虎召开支委会议研究:渠水虽然用不上,但修渠都参加了,每人每天6两粮食,吃树叶、野菜,都能从悬崖峭壁上把红旗渠开出来,咱也不能因为缺水被困着!

  于是群计群力、出谋献策。支部委员王群善说:咱村下不是有眼旱井吗,天旱了都到那里提水,如果发动群众多打几眼旱井,不也能解决用水问题吗?

  接着村里召开群众大会,发动大家打旱井。王纯发先在自家院里打成一眼旱井。接着70多岁的王道愚,也从他家院里一锤一钻打旱井,用了3年打成一眼旱井,被称为打井老愚公。王进昌仅十三四岁,看着人家打井,眼红了,和妹妹在家中打啊、打啊,也把旱井打出来了。

  村民们逐步将打旱井移到了田间,一时间遍地都是打井架子,几年下来,全村打出旱井570多眼,不但解决了吃水问题`,还能浇灌部分田地。

  上世纪70年代,土门因打井出了名,成了全县的参观点,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大寨支书陈永贵和铁姑娘郭凤莲来到林县,听说土门打井的事后,特意到土门。

  王银虎听说陈永贵要来,早早到村头迎接,二人见面后,王银虎说:我们天天学大寨,不料今天送经上门来了。陈永贵谦虚地说:“我和你犯的是一样的病,都是缺水。你们现在找到门路了,可是我们还没有解决,今天特意来找你去当师傅的。”

  陈永贵和郭凤莲去参观了几眼旱井,不时趴在井口上,看看井里的水,投个小石头听听井里的响声。“这旱井真解决问题啊!你们一定去当老师,帮我们打旱井”。随后,土门派了几个有打井经验的人赴大寨,帮助打成了一眼旱井。这眼井,后来成了大寨的参观点。

  现在,旱井虽没恁重要了,但是当时打井留下来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丢,应该永久继承,发扬光大。      (郭新林)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