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论场丨谁在供养“学而不思”的培训机构?

2021年05月06日14:53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悦连城

  违规超前培训、超期收取费用、虚假广告宣传……日前,重庆市教委、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出文件,对学而思、新东方等培训机构存在的课程设置、教师资质、招生收费、广告宣传等问题进行通报。

  违规受罚,无可非议,但网民对教育培训产业的极化态度却耐人寻味。有人深恶痛绝,对教育培训机构重“术”不重“道”、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课程设置超前、费用高企等弊病大加鞭挞,甚至“欲除之而后快”;有人表示理解,对教育机构的差异化培训、个性化表达、灵活授课等优势赞不绝口,认为其表现出市场机制对公立教育的“补位”作用。

  舆坛众说纷纭,事实无法回避——教育市场这块“蛋糕”,正越做越大。据相关调查显示,2019年中国K12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已超8000亿元,其中课后辅导细分市场占比约六成,市场规模约4700亿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教育培训行业全面转战线上,当初网课和付费问答等“星星之火”,如今已成燎原之势。

  据了解,早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构建总体框架,但时至今日,教育机构野蛮生长,家长仍然趋之若鹜。催生教育市场乱象“灰犀牛”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内卷一词无疑具有解释力。有位知乎网友曾作如此解释——就像看电影时,为了获取更好的视野,一个人先站起来了,被他挡住的人也不得不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不得不站起来看电影。

  教育内卷的板子,恐怕还要打到评价体系上。毋庸讳言,各类标准化考试仍然是当前最有效的“指挥棒”。从小升初到研究生选拔,学生和家长如同打怪升级,一路“考”验不断。而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选报各种“加餐”课和提高班,也就不足为奇了。

  物有其本,事有其源。部分市场化教育机构虽然乱象不断,却仍然赚得盆满钵满,这归根结底还是导向问题。对于市场乱象,我们自然要重拳出击、祛邪扶正;但对于“指挥棒”问题,则需要有关部门广泛调研、深入思考。只有如此,“立德树人”的教育之船才能行稳致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


编辑:臧小景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