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 “红色引擎”加速“绿色发展”

2021年05月07日10:27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红星闪耀山水间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本报通讯员 陈晓颂

  青山蕴绿水,红旗永飘扬。

  罗山何家冲,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深山小村,却因为一支英雄的红军部队在此集结、出发,成为人人传颂的全国四大主力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85载过后的2019年11月16日,何家冲的河滩上,高高耸立起一座“北上先锋”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的标志。这座村标的西侧,占地160余亩的何家冲学院拔地而起,成为全国首座以弘扬传承长征精神为核心的培训学院。

  ▲历史见证老银杏

  当年曾亲眼看见红二十五军离去,如今已93岁高龄的何家冲村党支部原书记王传伟,常常坐在那棵老银杏树下,看着头顶红五星、身着灰军装、脚穿黑布鞋的学员来来往往,忍不住喃喃地说:“好哇,好得很呢!红军又回来了!”

  创新锻造新引擎

  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地处豫鄂交界深山区,三面环山,峰峦叠嶂,一条清澈的小河,由东向西在村前蜿蜒流过。山区丘陵面积占全村70%,可耕地不到20%。田少山多,主要种植水稻、茶叶、板栗等。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在罗山县何家冲集结出发,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始战略转移。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于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甘宁苏区,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长征部队,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红25军长征出发地

  早些年,何家冲村丰富的红色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全村378户1300多人,90%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至2016年底,仍有54户108人未脱贫。

  2017年11月,在脱贫攻坚中,何家冲村成为信阳市纪委监委的定点联系帮扶村。技术室主任陈严,被派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入村之后,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走访,再到周边县区观摩学习,陈严拿不定主意了:发展特色产业吧,何家冲可耕地少,上不了规模;扶持龙头企业帮带吧,村里除了几家种植茶叶、养牛养羊和搞水产养殖的大户,就找不出一家能担当重任的企业。

  “小陈啊,何家冲全国闻名的红色资源,以及群众世代守护着的这片绿水青山,不正是何家冲最独特最宝贵的财富吗!”一语点醒梦中人,信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杨蕾的一席话,让陈严茅塞顿开。

  说干就干。经过一番深入细致地宣传发动,他们决定兴建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走出一条具有何家冲特色的发展之路、致富之路。

  2018年初,按照“整合资源、优选项目、打捆资金、联村发展”的思路,在吃透当地红色、生态、人文、区位优势的基础上,陈严和村“两委”党员干部一起行动,发动村民以房屋和土地入股,利用省委组织部下拨的100万元软弱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以及县、镇两级整合的各类扶贫资金920万元,注册成立了红途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何家冲讲习所

  人心齐,泰山移。从2018年6月26日破土动工,到当年9月1日首批学员正式入学开班,仅用了66天,就在当年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纪念园西侧的空地上,建起了何家冲新时代讲习所,22户村民还主动用自家房屋入股,开办民宿,接待学员食宿。

  在信阳市纪委监委的努力下,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多方支持,大别山干部学院将其作为现场教学基地,京港澳高速及时开通了关闭12年之久的鸡公山上下站口(何家冲)。至2018年底,何家冲新时代讲习所就培训学员5000余名,村集体收入60多万元。

  两年多时间过去,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已培训各类学员2.6万余人,为村集体经济创收460多万元,带动3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红色赋魂乡村兴

  何家冲新时代讲习所的成功,让何家冲人尝到了利用红色资源、推动绿色发展的甜头,也为市纪委和罗山县领导谋求推动乡村振兴、加快老区振兴发展,开创了成功的道路,打开了广阔的视野。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培训需求,更深入地利用好何家冲的红色资源,用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注入灵魂,罗山县做出了兴建何家冲学院的决策。

  发展不仅带来百姓生活的富足,更带来当地群众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兴建何家冲学院的决策,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拥护。2019年春节前的一个月,何家冲学院初期规划所需的430多亩土地就征收完毕。

  ▲何家冲学院拔地而起

  2019年3月29日,在省市县相关部门领导和当地干部群众代表的共同见证下,何家冲学院建设工程举行了盛大的开工仪式。随后经过紧张高效的筹备、推进,5月6日,承建单位开始进场施工。

  让所有人惊讶的是,“何家冲速度”再次被刷新,仅用了6个月零10天,建筑面积达6.34万平方米的何家冲学院一期工程就正式投用,其中还包括陈设布展的红二十五军军史馆和乡村振兴探索案例馆。

  当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85周年纪念大会暨首届乡村振兴何家冲论坛,在刚刚落成的何家冲学院隆重举行。红二十五军将士后代、烈士家属代表,解放军第79集团军、驻豫、驻信部队代表,专家学者,以及信阳干部群众代表等近千人参加了纪念大会。

  ▲红色传承再出发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在纪念大会致辞时激动地说,作为大别山精神的发祥地、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信阳坚定担负起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政治责任,将长征精神、大别山精神转化为我们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信仰,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老区加快振兴的务实举措,努力为造福信阳、添彩中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是啊!何家冲学院的建设,不仅是传承红色文化的创新之举,搭建起传承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的桥梁,更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推进乡村振兴赋予活的灵魂,红绿融合必将绘就乡村最美画卷。

  2020年秋,随着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活动暨第二届乡村振兴何家冲论坛的成功举办,以及连续两届评选颁发中国乡村振兴十大范例奖,何家冲学院已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施产业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借力提升天下名

  2021年4月8日上午,何家冲学院再次迎来高光时刻。北京大学与何家冲学院共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正式揭牌。

  ▲北大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揭牌

  至此,何家冲学院已先后与北京大学、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农林学院、河南开放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城建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思政实践课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党性教育学院和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2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受聘为何家冲学院的专职或客座教授。

  同日,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崔建华,河南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赵继红,信阳师范学院院长李俊,信阳农林学院院长邢勇,河南城建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靖等专家学者参加的党史学习教育高校论坛,也在何家冲学院隆重举行。由何家冲学院和前述高校共同发起的党史学习教育高校联盟,亦同时成立。

  ▲党史学习教育高校联盟

  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何家冲学院已经建设成为极具豫南民居建筑风格、定位于长征精神,可同时容纳500名学员学习培训的红色教育学院,先后建成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教育大别山展馆、红二十五军军史馆、乡村振兴探索案例馆、大别山艺术馆、豫南民俗馆和信阳茶文化馆等六大展馆。

  何家冲学院秉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探索创办了涵盖长征精神、群众路线、军事谋略、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主题的20多项精品课程,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教学、专题党课等各类教学活动,吸引全国众多高校、各地党员干部、各大企业职工竞相前来学习。

  4月10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来到何家冲,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暨4月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温红二十五军的英雄事迹,深刻感悟大别山精神,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集体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

  ▲鸟瞰何家冲学院

  据陈严介绍,如今来何家冲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单位越来越多,今年他们的教学培训计划已排到7月。自何家冲学院运营至今,学院已先后承接培训1.8万余人次,累计收入近千万元。

  何家冲学院建成后,坚持“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与之前成立的何家冲新时代讲习所形成错位发展,中小学生的红色研学,以及一日程的企事业单位的特别党日活动,均由讲习所承办。何家冲学院不仅为当地创造了200多个就业岗位,更带动了特色产业和民宿、旅馆业的发展,成为牵引区域乡村振兴的龙头。

  ▲何家冲乡村振兴论坛盛况

  何家冲学院的成功,更带来当地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持续火热,据京港澳高速鸡公山收费站站长王艳介绍,2019年鸡公山站开通当年,全年车流量不到8万辆。而到了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全年车流量却达到了19.9万辆,翻了一番还要多。

  走在何家冲学院的红军街上,河南省新华书店高端品牌“尚书房”内,各种长征类书籍和学习用品琳琅满目,而正对面的“军机处”里,军事主题文创产品丰富多彩。学习之余的学员们,在此或泡一杯地道的信阳毛尖,或点一杯香浓的现磨咖啡,捧一本喜欢的书,感受慢时光。在此周边,生活超市、快递网点、金融服务等也相继入驻。谁能想到,在这个地处深山腹地的小村,已经俨然可以享受时尚生活了。

  ▲红军街里“尚书房”

  “何家冲学院建成后,仅今年前3个月,就来了20多万游客。鸡公山高速路口的开通,更把何家冲拉入了信阳半小时经济圈之内,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何家冲青年,选择了回家创业。”何家冲村党支部书记何宗伟兴奋地说,“开启‘红色引擎’的何家冲,正快速奔跑在‘绿色发展’的高速路上呢!”

编辑:臧小景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