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耄耋“80后”为啥要与“90后”重走长征路

2021年05月07日15:58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林场平整宽阔的道路

冯火秀

  □本报记者张鸿飞文/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月6日,按照约定时间,冯火秀从汝州赶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搭乘GS6417航班飞抵贵州遵义新舟机场,并与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吴国强,3名“90后”弓张、郭锦民、付爱红会合。

  冯火秀今年80岁,自比“80后”。同机抵达的还有临时决定与老伙计同行的张全兴,“我1943年1月出生,按属相是马,按年份是羊,算是马尾羊头。”

  按计划,冯火秀、张全兴将在遵义会议会址,加入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顶端新闻、大河报策划的“‘90后’90天徒步长征路”主题活动,与3名“90后”并肩携手,走到1935年9月红军北上抗日征途中最后一个重要隘口、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腊子口天险。

  腊子口藏语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地势海拔近3000米。史料记载,1935年9月17日,经正面强攻、迂回渡河奇袭,红军终于突破了腊子口天险。

  聂荣臻元帅有一句高度评价的话:“腊子口一开,全盘棋都走活了。”

  军史专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姜廷玉撰文说:党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第一、三军和军委纵队改编)通过腊子口后,于9月21日进占甘南的哈达铺。至此,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走出了雪山、草地,穿过了藏民区域,击碎了蒋介石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环境“困死”红军的阴谋。

  A耄耋“80后”为啥要重走长征路

  冯火秀出生于1941年,作为耄耋之年的老人,为啥执意要参加“‘90后’90天徒步长征路”主题活动呢?

  此前,冯火秀发给顶端新闻·大河报前方特派记者的一条短信能回答这个问题:我是汝州市退休干部,78岁,身体健康,党龄63年,曾任农村党支部书记12年,后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囯有企业董事长、总经理,退休后在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担任党委书记6年,是河南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冯火秀在短信中说:党对我恩情特别大,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希望和“90后”同走长征路,费用都由我自理,只要同行就中。希望你接纳我这个近“80后”。遵义市见!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问,冯火秀在短信中自称78岁,怎么会是1941年出生的呢?

  冯火秀解释说:关键是担心前方记者和3名“90后”嫌他年纪大,拒绝他加入“‘90后’90天徒步长征路”主题活动,“在旧社会,我是一个拉棍要饭的穷孩子,新中国成立后才过上了好日子,一定要报答党的恩情,走红军走过的路。否则,那将是我一生的遗憾。”

  架不住冯火秀的一再请求,顶端新闻·大河报前方特派记者同意他前往遵义,一起重走长征路。

  冯火秀说,他除了听力差点儿外,身体很健康,血脂、血糖、血压、尿酸等6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年轻时身高1.78米,现在还是1.78米,一个小时走四五公里没问题。2018年7月,冯火秀一个人去登泰山,从红门爬到南天门用了不到6个小时,途中还试着帮一个挑夫挑了70多斤重的担子,上了10多级台阶,周围的游客都为他鼓掌。

  为完成与3名“90后”重走长征路的心愿,冯火秀还专门花1.7万多元,又定制了一个助听器。

  5月6日6时许,冯火秀的长孙冯林岩驾车送爷爷去往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时说,他奶奶和全家人都挺支持爷爷去实现自己的心愿。

  用赤心诠释初心,用生命践行使命。1958年8月18日17岁时入党的冯火秀,在耄耋之年,终于达成了心愿,如愿以偿地与3名“90后”重走长征路。

  B从农民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1972年,31岁的冯火秀已在当时的关庙大队党支部书记任上干了12年。这一年,冯火秀获组织重用,被提拔到当时的临汝县(今汝州)临汝镇公社担任党委副书记,后又参加筹建临汝县化肥厂,1985年调入由临汝县水泥一厂、二厂合并成立的临汝县水泥厂工作。1986年8月14日,临汝县委、县政府为提高水泥厂经济效益,组建成立该厂第十一届领导班子,冯火秀被任命为厂长。

  1993年1月1日,为进一步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全面落实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随行政区划更名而更名的汝州市水泥厂,与汝州市火电厂、综合建材厂、国有9689厂一分厂合并,经报请省市主管部门批准,汝州市磊裕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冯火秀被任命为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用“磊裕”命名,其意有三。冯火秀说,“磊”是三个“石”,意思是生产水泥的原料青石、沸石、茔石,“裕”是富裕,“磊裕”就是要用石头为原料的水泥带富汝州,也代表了“忠诚实在、科学实干、讲求实效”的企业精神。

  《人民文学》杂志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机关刊物、新中国第一份文学期刊,创刊于1949年10月25日,毛泽东同志曾为《人民文学》创刊号题词“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1998年5月,《人民文学》杂志推出了长篇报告文学《磊裕烽火》,作家郭进栓、冯卿娃饱含深情,全景式介绍、讴歌了位居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第一名的汝州市磊裕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冯火秀为代表的勇于改革、进取的人物群像,跃然纸上,文字铿锵、激情四溢。

  冯火秀在这家企业工作了15年,“我到水泥厂时年产5万吨,离开时,年产88万吨,环保和企业改革都是河南省先进,也是全省当时规模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

  因成绩卓越,冯火秀不仅获得了很多荣誉,而且成长为河南省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汝州市委常委。

  C退休回家承包3000亩林场

  4月28日,风和日丽,记者驱车来到汝州市临汝镇关庙村。

  关庙村村口有一座大门,上有“鳌头村”三个大字,是冯火秀的家乡。冯火秀说,传说大禹治水时,在山脚下发现了一个鳌头,就有了鳌头村的村名。当地还有一个说法,鳌头村的来历,源于村西北有一座山头,形似鳌头。

  关庙村或说是鳌头村与伊川、汝阳相邻,三面环山,北有抱玉山、东为白云山、西是娘娘山,岭下,抱玉河蜿蜒而过。

  驱车曲径而上,就到了冯火秀承包的3000亩林场。“林场现在有各种树木20多万棵,其中有核桃树两万多棵。”漫步在大树的林荫下,冯火秀感慨万千,这个林场是20世纪60年代,他担任关庙大队党支部书记时,带领社员们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后来承包给了个人管护。

  由于疏于管理,数年间,林场树木屡被盗伐,冯火秀不忍看到自己当年带领大家建起的林场因此被毁,2002年9月退休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应关庙村邀约,签订了40年的荒山承包合同,先后投资100余万元植树造林、种植中药材金银花,通水通电、修路、修建两层办公楼,还收集早已弃之不用的老农具,建起了农耕纪念园,供游客参观,追忆乡愁。

  在一座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平房前,应冯火秀之邀,记者举起了相机。“我现在来这里比以前少了,有一块地出租给别人养牛。”冯火秀说,目前,林场建有花卉、百果、植物示范园,关注和热心于乡村振兴事业的朋友,如果愿意来这里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可以与他联系,手机号码18337585015。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