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头山不黑了

2021年05月14日07:48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2021年5月,南阳市淅川县金河镇杨家村,改造后的梯田上种上了树木和农作物,一片郁郁葱葱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杨桂芳/文记者侯建勋/图

  曾经石漠山,而今花满地。

  2015年初,地处豫、鄂、陕交界处的南阳淅川县,有着河南面积最大的石漠化山地;6年多来,淅川人民用智慧和坚持,一步步把它变成了青山花林间,百鸟争鸣地。

  如今,淅川县人民也可以很有底气地说:“啥时候到我们那山里玩儿两天!”

  淅川的山,从触目惊心到满山绿色

  “光秃秃的石头和贫瘠土壤,构成了石漠化的主角。第一次站在这些石漠化的石头面前时,你很难不震撼于其中……”2013年,河南商报在大型深度报道《疯狂的石漠化》中,用三个版的篇幅报道了这一中原之“癌”。当时河南商报记者翻越崎岖山路,一路沿着淅川县老城镇、金河镇等,记录了山体风化、村民贫穷的景象。在当时河南商报记者翻过的山中,石家沟村周边有三座山令他触目惊心,山上少树多石,山貌与山下绿树成荫反差巨大。山上石头之间,只有少量褐色土壤,即使是盛夏,也难见绿色植被……

  淅川县林业局副局长、老林业人贾先强,研究淅川的山有20多年了。曾经的荒山,让像贾先强一样的林业人,每向朋友介绍故乡的“山”时都三缄其口。

  现在,“贾先强们”不一样了。5月12日,河南商报记者来到丹江口水库上游的岵山、叶山,山上已绿树成荫,站在山上俯瞰山坡是一望无际的石榴林,清澈的丹江水向远处流去……

  “这儿都成旅游、打卡地了,每年我们这边还举办樱花节。”贾先强所说的樱花节,在淅川曾经石漠化最严重的山体之一的白渡滩举办。在2017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眼望去看不到头的黄土裸露的山体。村民们硬是把一棵棵树种遍山野,成就了今天每到4月的樱花烂漫。

  在家门口,一年能挣个十五六万元

  从淅川县城沿着滨河路一路往南,鹳河蜿蜒汇入丹江水库,一路高高低低的山脉起伏,绿色氤氲在雾气之中。这是游客们最喜欢的赏景路之一。

  沿着这条山路,分布着刚刚兴起的农家乐和民宿。老城镇杨山村的一位村民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石漠化改造后,农家乐陆续兴起,现在自己村里正规的农家乐就有四家,一家一年纯赚个十五六万元不是问题。

  “有游客坐着大巴车从郑州过来,最爱吃我们这边的山野菜、自家养的鸡子。”村民说。

  这与2013年河南商报记者到达这里时,村民的心态完全不同。彼时河南商报记者在《疯狂的石漠化》中描述道:“石漠化给秀丽淅川增添的不是风景,是担忧”,因为它带来的是“无情的贫困”。

  淅川县老城镇杨山村的村民汤青珍是这种心态变化的见证者。

  5月13日,河南商报记者见到汤青珍时她正在石榴园里忙碌。据她介绍,10多年前,她从丹江口水库南侧的盛湾镇嫁到北侧老城镇杨山村。“嫁到这儿一看,吃的水都是坑塘的水,里面还有青蛙,想吃水得用扁担挑、水车拉。”汤青珍说,抬头一看岵山是光秃秃的石头山,荒山上啥都没有,只能在坡缓的地方种麦子玉米,还是靠天收。

  靠天收和荒山石漠化加剧了村民的贫困。汤青珍感叹说,当时周边村姑娘一听说杨山村就犯怵,压根不愿嫁过来。

  随着淅川石漠化改造,原本“春天看草丛,冬天看石头”的岵山有了林地,后来缓坡也成了石榴林,从2015年到现在石榴林已经覆盖王岭村、下湾村、杨山村、险峰村四村,面积有3000多亩。石榴林成了丹江水库和石漠化山峰间的第一道防护林,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质,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活儿,给石榴树除草、抹芽子、抗旱,忙不完的活儿。”汤青珍说,收入也比以前好了,自己一年能挣3万多元,还能照顾孩子。

  汤青珍结婚时,夫家没钱盖新房,盖新房的愿望压在她心中十来年。2017年,汤青珍家换上了新房,三间大平房,宽敞明亮。

  游子的梦,最终在故乡实现了

  石漠化改造,给乡村带来的还有很多惊喜。

  2013年,河南商报记者到达老城镇石家沟时,看到的是村民饮水困难,由于条件恶劣,秃山贫地,没有资源,“越来越多的村民不愿在村里生活了,设法外出扎根。”

  2021年,河南商报记者回访时,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来,大巴车、私家车在山间穿梭,到达刚刚试营业12天的民宿,感受青山绿水之美。商机和需求,也让越来越多的游子从他乡归来。

  淅川县盛湾镇的村民盈学峰,曾在深圳谋生。背井离乡的10年里,故乡的水和山无不让他魂牵梦萦。“就想回家,想看故乡的水看故乡的山。”后来,盈学峰决定在老家附近的险峰村做文旅型高端民宿,民宿设计成了全景玻璃阳光房别墅式样,取名星月光宿,可白天享受阳光,夜晚享受星月。

  今年五一试营业前期,盈学峰只在朋友圈转发了下视频,没想到很快就被预订满了,甚至在建的商务间都被游客们催工。

  将故乡梦融入星月,盈学峰的世外桃源从梦想走进现实。他准备再加大投入,“带动乡亲们就业,在家也能致富。”

  黑石头山,逐渐回归老名字了

  淅川大大小小的山头,这些年贾先强几乎爬了小百个。哪个山坡陡站不住人,哪个山改造得背石头,哪个山上的提灌得加级,他和同事们都一清二楚。马蹬镇的向阳山和老城镇的武贾洲,山高坡陡,有的地方坡度达60~70度,土层稀薄存不住水;白渡滩的土层薄,一镐下去下面都是石子儿,种一棵树得背上山一大筐土……

  “从丹江口附近的山丘起步,先近后远,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座山一座山地啃。”贾先强回忆说,荒山多任务重,刚开始一想到给荒山换颜会感到遥遥无期,可一年干下来就有收获了。

  还是荒山时,当地人习惯性地称呼的“黑石头山”,现在在村民口中也逐渐回归到老名字。向阳山、白渡滩、大石桥西岭、岵山、武贾洲……这些原本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区域,而今已遍披绿色。

  6年多时间,淅川人给多少石漠化土地换新颜?

  河南商报记者从当地林业局了解到,在2015年之前,淅川县境内石漠化土地面积达到125万亩。彼时整个南阳市出现石漠化的土地面积是220万亩,淅川占了一半还多。在这125万亩中,包含急需治理石漠化土地49万亩、潜在石漠化土地76万亩。按石漠化程度分类,其中重度12万亩、中度76万亩、轻度37万亩。

  在2015年前后,淅川县自筹资金对石漠化土地进行改造,6年来已投入资金7.3亿元,治理石漠化土地40.7万亩。而今沿着丹江南北县内重点改造区域几乎改造完毕。截至2020年末,淅川县石漠化示范区造林10万亩,栽植大规格女贞、侧柏、五角枫、樱桃、海棠等各类苗木500余万株,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在2019年,淅川县更是晋级省级森林城市。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急需治理石漠化山地有8.3万亩,还有76万亩潜在石漠化山地和15万亩新造林需要加强管护。“现在到了扫尾阶段。”贾先强说,“我们许多林业人的愿望就是把石漠化丘陵都变绿色,喊话游客来淅川旅游的信心度更高,让大家感受什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