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幸福家|一家四代人500多本日记

2021年05月14日15:25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人们卸掉疲惫,获得情感慰藉的避风港。在第27个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大河网聚焦一批平凡而普通的家庭,这些家庭的成员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做出了一件件或光荣、或独特、或令人动容的事,他们用家风守护着家的温度。

  大河网记者 何心悦

  传承家风最好的方式是什么?近日,记者采访到王春玉,他的家庭曾荣获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全国十佳孝贤模范家庭。50余年的家庭会议、四代人上千篇日记、百余本荣誉证书,家庭共产党员日记馆、家庭临时党支部、“光荣凳”等都是王春玉家的无价之宝。

  全家57人28名党员

  69岁的王春玉是登封市的一名退休干部。在这个由王春玉兄弟姊妹7个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里,全家57口人有28名是共产党员,其中有博士、硕士研究生6人。

  其实,最让王春玉一家引以为豪的,是他们的3个“传家宝”:“一个是我爷爷为八路军送情报用过的镰刀头,抗战时期他是地下交通员;二是我刚参加工作时,身为党员且教书育人的父亲写给我的一封书信;三是我们全家坚持几十年记下的一本本日记。”王春玉说,日前家庭成员撰写的86篇抗疫日记,还入选了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的《2020·战“疫”日记(1月25日—4月8日)》。

  写日记49年

  王春玉谨记父亲教诲

  数十年如一日地写日记,家里的日记档案近500多本,这一大家人是怎么坚持的?作为自家共产党员家庭日记馆馆长,王春玉说,这一习惯要从父亲王保才说起。

  “我父亲1952年工作起就写日记了。他写的有教学心得,也有我们的出生、成长、学习,以及家庭开支等。他退休后的日记,就是担任村支书的情况了。”王春玉说。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王春玉从1972年工作起也开始记日记。“你已经到了新的工作岗位……要想工作好,必须坚持记日记,重视学习,时刻提醒自己,防止骄傲自满……这是我第一天写日记时父亲给我写的信,是父亲留给我的宝贝。”王春玉说。如今,他写日记近49年,始终牢记父亲叮嘱。1975年2月,王春玉被选调到登封县公安局工作,从办事员做到公安分局局长,不管多忙,写日记的习惯雷打不动,一直延续到退休后的每一天。

  2007年至今,妻子赵占芳也记了十余年日记了。王家姊妹受到这夫妻俩影响,都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王春玉的妹妹王玉香,在去年撰写了全家的防疫抗疫日记。

  “八角凳”坐出30多个高材生

  家庭成员获得百余本荣誉证书,“光荣凳”功不可没。这又是什么传家宝?原来它是个八角小凳子,已经传承了四代数十年。王春玉说:“八角凳代表我们兄妹8人,谁不听话母亲就拿八角凳砸他。可以说八角凳成就了我们兄妹这代人。以前八角凳是惩戒工具,现在成了鼓励孩子们的工具。”

  “光荣凳”是王春玉改的名字。只有在学业、事业等方面有成绩的家庭成员才有资格坐这个小小八角凳。今年,大家庭里的第三代魏子申入党转正坐上了“光荣凳”;外孙女宋菁涵期末考试得了全班第一,也坐上了“光荣凳”。“八角凳”上坐出了30多个高才生,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就有6个。

  “七个一百”目标尽显家国情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王春玉一家特别制定了2021“七个一百”目标任务:撰写并展出家庭日记100篇、展出家庭最有纪念意义的照片100张、展出家庭最有分量的荣誉证书100本、征集好家庭好故事100个、分阶段分步骤整理家庭百年史、参加“把爱带回家”等公益活动100场、组织家庭活动100次。

  王春玉一家的家国情怀,在一本本日记里,在一次次家庭会议上,更根植在每个家庭成员的心中。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