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用典丨提到南水北调,总书记用了这些典故

2021年05月16日16:06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5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在座谈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时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总书记引用了哪些典故——

  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

  【出处】

  故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修道理之数,因天地之自然,则六合不足均也。是故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神农之播谷也,因苗以为教。

  ——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释义】

  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是因为他善于总结水流的运动规律,能够尊重规律、因势利导。

  【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句旨在强调: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经验,在恢弘而丰富的实践中,一点点积累、一次次完善。总书记将其概括为六方面经验: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尊重客观规律,规划统筹引领,重视节水治污,精确精准调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处】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论语·卫灵公》

  【释义】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句旨在强调:水已经成为了我国严重短缺的产品。解决不好将影响我们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实现。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南水北调,缓解了北“渴”。从“极度紧缺”到“紧平衡”,北方水资源安全却依然容不得喘口气。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出处】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出自秦·李斯《谏逐客书》

  【释义】

  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

  【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句旨在强调:南水北调沿线,无论城市建设、产业布局、农业生产,都要考虑节水这个因素。要更科学用水、更合理布局。围绕节水的方方面面,采取大中小各类举措。涵养水源,大大小小的措施都汇集在一起,北方地区节水要实实在在去落实。就像粮食,千辛万苦丰收了,收割、运输、保藏、加工、餐饮,哪个环节都得注意。节水也得这样。节水是关键,调水是补充。不能一边调水一边浪费,更不能无节制用水。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