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陇海红色行丨车辆检车员王振波:以阅兵标准检修客车

2021年05月19日19:25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陇海铁路,东起连云港,西行至兰州,始建于1905年,原名陇秦豫海铁路,简称陇海线,横贯江、皖、豫、陕、甘五省,全长1759公里,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及最重要的铁路干线,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陇海铁路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历经百年沧桑岁月,陇海铁路见证了无数重大历史事件,至今还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即日起,请随大河网记者,一起沿陇海铁路,共同见证百年红色铁路的别样之美。

工作中一丝不苟的王振波。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 曾经是一名令人羡慕的仪仗兵,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活动中,他应召回到部队,担任教官,圆满完成了阅兵式维和部队徒步方队的集训任务,获得了阅兵指挥部的高度评价。他是谁?他在陇海铁路线上又有什么样的故事?5月19日,豫见最美铁路采访团走进洛阳机务段,带大家认识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客车检车员王振波。

受访者供图。

三次阅兵 两次铁教头

王振波今年32岁,在服役时,曾参与奥运会、残奥会等多个重要活动任务。2009年,他第一次以士兵的身份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由于在部队表现优异,他又在2015年作为教官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以及2019年作为教官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

特别是2019年3月,王振波接到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联合指挥部”的邀请,聘请他出任维和部队徒步方队的训练教官。在受阅方队中,有不少官兵曾经到过黎巴嫩、马里等国家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经历过人生的生死考验。

面对这样一支有着特殊功勋的部队,王振波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维和官兵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经过半年的高强度训练,受阅方队最终达到128步行进96米、用时1分08秒的精准要求,做到了分秒不差,成为一支“横看一堵墙,竖看一条线”的威武之师。

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在阅兵分列式的15个徒步方队中,维和部队方队最后一个压轴出场,352名维和官兵头戴贝雷帽,身着迷彩服,手握钢枪,以铿锵有力的步伐、威武雄壮的气势走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维和部队的威武雄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担当。

受访者供图。

两代铁路人 坚守同一个信念

王振波的姥爷青年入伍,参加过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曾奋勇杀敌;爷爷虽然没有参加过战争,却在空军地勤部队待了一辈子,检修战斗机成了兵王;父亲在大西北酒泉是一名坦克兵。2012年退伍后,王振波在郑州职工培训基地学习时,遇到了同样在北京服役、同一时间退役归来、同一届的爱人。一家人始终传承不怕吃苦、不畏艰辛的军人作风!

王振波的父亲退役后,进入了洛阳供电段负责变电站设备的保养维修,王振波的妻子则进入电务段成为一名通信工,王振波刚入路时,先是在郑州车辆段车电车间负责车辆下部的设备检修工作,后来又被调回洛阳运用车间从事专项维修工作。两代军人,也是两代铁路人,他们曾一起回忆过部队的点点滴滴,也常探讨各自的工作日常,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他们把过往和当下融合在一起,坚守着军人和铁路人共同的信念。

工作中的王振波。

冲锋在前 以阅兵标准检修客车

“过去列车上的厕所是直排式的,为了不污染车站,到站就要关闭。现在有了集便器,就不怕了。”1.86米的大高个,穿梭钻爬在车厢之中,王振波只能小心行动,但他动作很灵敏,锤随眼到,手随心至。检车是个功夫活儿,小锤敲一敲集便器的外壳,从声音的变化中查找故障;打开集便器电源箱,检查密密麻麻的电路和加热丝,一根都不能错,出现松动也不行。

王振波所从事的集便检修工作是最脏最累的,有很多年轻人是不愿意干的,但他依然发扬了曾经作为一名军人的优良作风,在这个岗位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努力学习业务,脏活累活抢着干,很快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集便检修组的组长。特别是夏天遇到集便器堵塞,需要清理污物的时候,戴着口罩依然挡不住臭气扑鼻。但是,王振波从未抱怨过,而是以阅兵训练的严要求和高标准,让每个集便器都保持最佳的技术状态。他说,把集便器修好,同样是在接受人民的检阅。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