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的“好事”本

2021年05月21日07:59

来源:河南日报

  □李晓丽

  工作调整后,我被分配到孟津县城关镇杨庄村开展驻村工作。杨庄村有1000多口人,400多户,贫困户有119户,是省级贫困村。近三年来,该村大力发展花椒种植,让村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5000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椒种植村和育苗基地。在镇政府引领下,村里还建起了扶贫车间,使本村贫困人员能就近就业,2020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春节前夕,我们去村民老杨家走访,他因残致贫,儿子患小儿麻痹后遗症,儿媳先天性弱视,家里一度很困难。通过近三年镇政府的帮扶,老杨家脱了贫,还盖了新房。

  老杨家是一座有三间平房的小院,洁白的墙壁,光滑的水泥地面,院子里阳光普照,处处透着安宁祥和。老杨正忙着张贴对联:“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记在心。”横批是“共产党好”。老杨皱纹里挤满了笑容:“我到街上转了一大圈,买不到我想要的,就自己动手写,字不好看,但却是我的心里话……”

  我们问老杨还缺什么,老杨急吼吼地说:“不缺,不缺,什么都不缺。你们看,被褥是新的,家具是新的,连厨房的锅碗瓢盆都是新的,我想到的没想到的,政府都给我想到了。老汉我这辈子也没想到还能住上新房子。三年前,如果不是村干部,我这把老骨头险些埋到老窑洞里了……”说到动情处,老杨粗糙的手抖动起来,眼泪哗哗的。

  三年前的夏末秋初,阴雨连绵下了几天几夜,镇村党员干部不分昼夜排查危房危窑,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方。但老百姓恋家,想方设法避开镇村干部视线偷着回家看看,你前脚把他安置好,一转身他又回去了。

  那天夜里12点多,两位村干部发现村里有土窑洞透出灯光,这代表着有村民又偷偷回去了。两位村干部怕耽误时间,就把车停在路边,用手机照明,深一脚浅一脚翻沟爬坡,一身水一身泥,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赶到有灯光处,正是老杨家。老杨听到门外有动静,赶忙熄灭电灯。村干部站在雨中向他喊话,总算把他从土窑里拉了出来。当土窑洞屋门刚刚落锁,只听一声闷响,窑洞顶塌了。看着落汤鸡似的村干部,老杨说:“谢谢你们啦,以后你们说啥我听啥,绝不唱反调了。”

  正说话的当儿,院子里进来一位四五十岁的跛脚男子,这是老杨的儿子,在村扶贫车间上班,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

  老杨看着儿子:“你小子托共产党的福,在村里还能上班。我让你记的‘好事’本,你记了没?”

  “记了,记了,都记本上了,也记心里了。”小杨笑嘻嘻地说。

  “洗洗手再拿,别不小心把党旗弄脏了。”老杨收起嗔怪的表情,眼睛眯成一条缝。

  小杨洗手进屋拿出一个方方正正的木头盒子,放在我们面前,老杨抖动着枯瘦双手慢慢打开了盒子,带着几分虔诚,揭去了盖在小盒子上的小党旗,把一个厚厚的记事本放在我们面前——

  1月15日,镇里领导送来新被褥,500元钱。补记:一个叫尤迎斌书记,一个叫杨长记镇长;

  1月15日,到村里领花椒补贴1200元;

  1月18日,镇里通知新宅基地批好了,盖房子能补3万多元;

  1月20日,下大雪,镇里小李送来小太阳(电暖气);

  2月10日,镇里小陈送大米、油让我过年下(春节)吃;

  5月30日,镇里来问我种了多少麦,到时小分队帮我收;

  6月10日,镇里来人送粽子,不知道他叫啥名字;

  9月25日,镇里小郭送月饼,百(掰)开让我吃;

  10月……送来电热饭桌;

  ……

  老杨说,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了,记性不大好,眼睛也不大好,好多事记不住了,他现在让儿子帮他记“好事”,将来让孙子记,他要让子孙后代都知道共产党的好,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阳光下,我轻轻合上老杨的“好事”本,心里暖暖的。它像一张朴实的农民画,描绘着岁月静好,生活安宁。也像一本厚重的小书,收藏着一个关于信仰和希望的故事。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