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静水流深

2021年05月21日08:00

来源:河南日报

  □王子潇

  合上牛余和的小说《灰砖楼》,我的眼前浮现出一条河——河域宽广,阳光正暖,流水缓缓,内心有安静而厚重的感受。

  静水流深,宁谧厚重。这是我读完小说的直接感受,是《灰砖楼》的文章气质,也是牛余和笔法的精髓所在。

  《灰砖楼》首发于《中国作家》,后被今年第一期的《小说选刊》选载。小说讲述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深情故事。一对步入白金婚的夫妇,在一幢灰砖楼里相伴一生,每年的结婚纪念日,老头都会为老太太送一束花,并一起到三楼“婚房”,重温那份独属二人的浪漫时光。七十年的相知相守、相扶相助,酝酿出两人相濡以沫的细腻温情,曾经的浪漫回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徐徐展开。整部小说聚焦二人白金婚这天,地点就在这幢灰砖楼。平静的叙述节奏让读者沉浸在白金婚当日平静而甜蜜的氛围里,却在小说结尾处笔锋一转——老奶奶依偎在老爷爷身旁安详离世,老爷爷“脑袋里咯噔一响,像哪里崩断了,眼前一片乌黑”。

  从情感张力看,这部小说有着喜与悲的极致延展。结婚纪念日的幸福甜蜜,老人安静离世的故事结尾,让这部小说有着两极的情绪体验。但当我们跳出情绪的漩涡,重新审视这部小说时,会发现小说的出色之处,恰在于作者有力地营造出那份迟暮时光里沉静的温馨、汩汩流出的生活深处动人的韵味,让这对老人相互陪伴的最后的时光,引来人们歆羡的目光,也让这部小说,有了静水流深、宁谧厚重的力量。

  这份力量,首要得益于作者老道成熟的笔力。小说故事并不复杂,人物数量、场景置换、情节设计也清晰简明,但读起来让人饶有趣味,甚至随文就势产生深深的陷入感,就在于作者扎实鲜活的情境勾勒、沉稳舒缓的叙事节奏。作者让文章的叙事节奏放缓,将故事里一天的时间感拉长,字里行间流淌出迟暮时光里静缓的力量。比如,作品开头,日出天亮,老爷爷醒来——“露在被子外面干姜一样的脚趾动了动,睡梦中的恍惚意象风一般掠出大脑。他知道阳光已透进窗户,正在迅速铺展成一个透亮的扇面,漫过地板爬上床幔。他没睁眼,在黑暗里等待着,直到薄如蝉翼的光亮在床沿下微微一颤跃上床面,暖煦煦地把整张床都包裹起来,才抬起眼皮,把头转向床头柜另一边的床上……”

  这段描写足见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一个简单的清醒场景变得具体鲜活而又贴切人物感受,呈现出很好的艺术真实。这样的文笔在作品中俯拾皆是……在这里,文字变成了镜头,修辞传达出感受,我们看到了生动细腻的生活特写,脉脉温情融入每一句叙述中,让爱的温暖获得更强的释放。

  笔力所及也是心中所期、目光所至。生动全面的细节传递,真切鲜活的场景呈现,靠纯粹的想象无法堆砌,归根到底,是作者有一双热爱生活的眼睛,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在小说中,他写下老奶奶嫌老爷爷有时说话没头没尾、记性不好,关键时刻忘记拿花;老爷爷会嘀咕老奶奶得理不让、喋喋不休,总是在语言上欺负自己。读到这样的细节,你会会心一笑甚至感觉似曾相识。

  抛开叙事技巧、观察视角等特点,这部作品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以文学的手法为人们回答一个长久存在的问题——长情一生的陪伴,是怎样的模样?

  很多人见过七年之痒后的离婚、热恋之后的分别,心头难免会产生这种疑惑:那些真正厮守一生、白头偕老的爱情,还可能保留浪漫的温度吗?在柴米油盐的现实琐碎后,那些热恋的甜蜜还可能延续下去吗?显然,作者用这部小说,提供了自己的回答:七十年的爱情长跑,依旧能保持绚烂如花的生命景致;总有人能用一生的坚持兑现一份爱的承诺,即便垂垂老矣,也会为你在结婚纪念日这天,送上一份馥郁的芬芳,一份爱的味道。“这七十年呐,玫瑰花香、康乃馨花香、百合花香,一年一年,老头子,我这心里感激着呢。”老奶奶感动而甜蜜的心声,就是这份持久爱情的最好证明。

  小说里,两个老人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经历过日军侵略的动荡,有过膝下无子的遗憾,也有彼此吃醋猜测对方“心猿意马”的误会,但他们的感情就像这幢老房子,任由周边景色变换、物是人非,始终牢固而挺立,而且历经时间洗礼,愈发引人注目。这幢灰砖楼是两个老人爱情和深情的见证,老爷爷决定把这幢楼捐给当地做博物馆保留下去。事实上,对老楼的保护与存留,也是对两位老人爱情的传承与守候。

  小说中,主人公生活的地方,叫溪城,因为溪河众多。而这部作品,也如同溪河远处永不枯竭的源流,涤荡着生活的波浪,输出着接续不断的爱的力量,让人持久难忘。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