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身边的名老中医丨国医大师张磊:一生行医务“精诚”

2021年06月02日16:06

来源:大河网

核心提示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河南作为中医药大省,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老一辈中医大师治病开药、口传心授、推广传承中医药,使中医药文化在河南更加璀璨。今起,顶端新闻、大河网联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推出“走近身边的名老中医”系列报道,探访他们行医传承的足迹,讲述他们医者仁心的故事。


顶端新闻·大河网记者 张黎光/文 杨鑫阳 贾志昊 李彤/视频

他93岁高龄,仍坚持每周出诊三次;他带教无数,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中医人才。今天“走近身边的名老中医”,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国医大师张磊。

“进入九旬身渐残,如同久雨烂泥团。一生操守岐黄志,育杏培桃心得安。”这是在今年3月,张磊写给自己的诗。

行医70多年,张磊崇尚“致中和平”,一生以治病救人为怀,以仁慈之心、平静之心、平等之心对待患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诊治病人不分贫富,一视同仁。

坚持每周一、三、五上午到医院坐诊,这个习惯张磊已经保持了30多年。他说:“当好中医既要有理论基础,还要有实践经验,理验俱丰,医文并茂,这样才行。”

张磊认为,中医看病要有中医的思维模式,主要从辨证上体现,“不仅要看人的病,还要看到病的人,这是中医的最大特点。”他强调把人当做一个整体看待,不仅要医病,开好“有药处方”,还要重视为患者“医心”,开好“无药处方”。

至精丨理验俱丰成就精湛医术

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张磊的诊室里,七八个学生围坐在张磊周围,听他问诊,这是张磊出诊时常有的画面。

“每周一、三、五的早上,我都会准时到医院诊室。过去我都是看到下午一两点,现在医院照顾我,基本上都是上午看完。”张磊微笑着说。

从医以来,张磊即以“方精、药少、量小、效奇”蜚声中原杏林,活人无数。

近日,一个病人因便秘就诊,张磊给他看病的过程中发现,这个病人还存在很多其他症状,包括腹胀、嗳气、胸闷,还常常头晕,张磊看完就开了两味药。他说,这个病人只要把气息通畅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果然,病人回去服药不久,身体各种症状明显减轻。

张磊认为,不仅要看人的病,还要看到病的人,这是中医的最大特点。“疾病千变万化,往往呈现夹杂现象,只有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治得其当,迎刃而解。”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中医擅治慢性病,治急病则是中医的“软肋”。张磊却用不少成功案例证明了中医不仅擅治慢性病,在处理急症方面也是颇有优势的。

2005年,有位高龄脑病患者在医院治疗中出现危象,经抢救仍无起色,被下了病危通知。患者儿子请张磊往诊,张磊急用参附重剂,患者迅速转危为安。

中医之所以经久不衰,疗效是根本。张磊强调,中医疗效之实是不可否定的。衡量医生医疗水准的就是疗效这把尺子,尤其对于疑难病症和大症,就要看医生的看家本领了,作为医生一定要有精湛的医术。

在张磊看来,提高医术要在两个方面“下苦功”:一是多读书,读书才能明理,明理才能应变;二是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好中医既要有理论基础,还要有实践经验,理验俱丰,医文并茂,这样才行。”

至诚丨无药处方彰显医者仁心

人在患病之后,往往考虑得多,思想情绪不稳定。从临床上看,因抑郁致病者有之,因病致抑郁者亦有之。所以,遇到这样的患者,除了开有药处方,张磊常常加开一道“无药处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患者心得其平。

几年前,一女士因长期失眠上门求诊。张磊诊断后在处方上附诗一首:“心烦寐少不须愁,只要宽怀无虑忧。几服药汤服下后,安然醒后神情悠。”嘱咐她要保持心情舒畅,凡事看淡看轻。又复诊时,患者精神大好。

这就是张磊独具特色的“无药处方”。他常说,医生既要开好有药处方,又要开好无药处方,方为至善。行医70多年,张磊主张“致中和平”,对待病人永远一视同仁。

从前在乡村行医,张磊经常为群众免费诊疗、送医送药,几乎是走到哪里,都会留下一段佳话。现在,除了在医院照常坐诊之外,他的家也被从省内外及海外慕名而来的患者踏破门槛。有时遇到贫困孤寡患者上门求诊,不仅不收诊金,还帮他们垫付路费、药费。长年累月下来,他在家免费为病人开的处方几乎和在医院开的处方数量对等。

“为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即‘精’;还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即‘诚’。”张磊说,医生是治疗疾病的主动者,患者是被动者,医生对待患者要有仁慈之心、平静之心和平等之心,不要被势位富厚、贫贱丑陋所影响,更不能以术谋私,“医德体现在各个方面,要落到实处”。

为了提醒自己行医务“精诚”,张磊还给自己写了几句行医格言:“书要多读,理要精通,自知不足,勤学莫止。医德务必高尚,医术力求精湛。患者为本,热诚清廉。”

至远丨薪火相传添砖中医发展

中医要想长足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先解决后继乏人、乏术的忧患。“中医是通过口传心授、耳濡目染、薪火相传、并存发展的方式繁荣壮大的,中医带徒的作用非常重要。”张磊常说,要多培养一批“上工”,才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后人。

1964年从河南中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张磊曾为18届中医药本科生授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任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期间,张磊推动各县建立中医院,引进了大批优秀中医药人才;1997年他被选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指导老师”,更获得一片桃李芬芳。目前,河南中医药大学各附属医院有一半以上的业务骨干都是他的学生。

“医者必须要信中,信中方可大无穷,寻真先立愚公志,拨去浮云见太空。”这是张磊写给学生的诗。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病科主任孙玉信是张磊的一名学生,也是国医大师张磊学术经验继承人。

孙玉信说,自己拜师张磊老师的时候,正是医术提升的瓶颈期,临床也面临很多困惑。三年的跟师学习,张磊老师全心全意言传身教,使孙玉信受益良多,辨证思维方法和临床心得跃上新的台阶,医术突飞猛进。如今,孙玉信已成为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孙玉信感慨,自己临床上用的方法和方药,90%以上都是张磊老师的经验和方法,自己要终身向老师学习,磨炼医术仁心。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考察调研,专程去了医圣祠,对中医药振兴发展作了进一步指示;5月18日,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亲临河南中医药大学进行调研座谈,督促落实中医药发展工作。看到这些信息,张磊倍感振奋。

张磊认为,做好中医药发展,首先,要做好中医传承。既要强根固基,加大中医经典的教学和学习,打牢中医基本功;又要大力培养更多中医药人才,传承好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继续发扬中医药事业。其次,要做好创新,进一步激发中医药发展的活力。再者,要守初心担使命。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医务工作者,一辈子要做好教书育人、救死扶伤这一件事。

“只要脑子不糊涂,我要为病人服务到一百岁,让中医事业越来越兴旺。”张老信心满满地说。

编辑:张馨予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