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鲁山县的南水北调中线关键性工程——沙河渡槽。河南日报记者 孙美艳 摄
□河南日报记者 尹红杰 孙美艳
沿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丹江水一路向北。
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的沙河渡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一个重要建筑物。这里距水源地丹江口水库200余公里。
6月8日,登上渡槽向远望去,眼前的渡槽好比一段“天河”,飞架在沙河之上,绵延9公里,护送一渠清水继续北上。
渡槽,即在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上设立架空水槽以输送水流。这样一条空中水道也被称为“过水桥”。沙河渡槽,施工于2009年,通水于2014年。
为何要在鲁山建设这样一条空中水道?原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流经鲁山县时,遇到沙河、大郎河、将相河三条大河的阻拦,综合当地耕地面积、环境保护、行洪过流等因素,渡槽方案无疑是最优选择。
据了解,沙河渡槽是南水北调中线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控制性工程之一,总长9050米,设计流量每秒320立方米,加大流量每秒380立方米,综合规模世界第一。
不仅如此,沙河渡槽还创造了多个第一。
沙河梁式渡槽并行4槽输水,输水断面219.4平方米,世界第一;它是世界最重的吊装渡槽,单槽重量1200吨;它还是世界首座实现“槽上运槽”的渡槽,同时是世界最大的涵洞式渡槽,以及单槽最宽的落地渡槽。
多个“世界第一”,填补了国内外水利行业大型渡槽设计及施工的技术空白,被誉为综合规模“世界第一渡槽”。正是依靠像“沙河渡槽”这样一个个“创纪录”工程,一渠清水才能流淌千里,惠及一个又一个城市、乡村。
在沙河渡槽建设中,遇到很多难题。架设难度大,是建设人员最头疼的问题。
渡槽过流到设计水位时,每榀渡槽水体的重量约1300吨,加上渡槽,一共有2500吨,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重量,渡槽又是薄壁设计,非常考验供水运行的安全稳定性。槽身为U形双向预应力结构,且架设时采用“槽上运槽”方法,架设难度极大。
“在架设渡槽时,架槽机的高度约42米,相当于14层楼的高度。整个架设过程,架设精度要求非常高。”南水北调中线鲁山管理处副处长吴海洲说,为解决渡槽伸缩缝后期止水维护问题,单榀槽身一次浇筑成型,沙河渡槽的槽身还设有可更换的橡胶止水带,最大限度减少了渡槽渗漏的情况。
看着一渠清水北送,吴海洲的思绪回到了7年前。
2014年,持续蔓延的旱情让平顶山市的143座水库干涸了69座,49条河道断流了39条,“水缸”白龟山水库也见了底,这座人口达百万的城市供水告急。
关键时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应急调水,清凉的丹江水为这座城市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5月26日下午,鲁山县城南水厂成功完成试运营,城区7000余户自来水用户也正式用上了南水北调中线的水。
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鲁山段累计向平顶山市供水5.87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2.96亿立方米。
吴海洲说,南水北调真正发挥了国之大者、利国利民的作用,为国家的经济腾飞提供着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在他身后,沙河渡槽中水声潺潺,仿佛一首动听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