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趁着身体还好,多做些有意义的事,回报党和国家对我的恩情。只要党需要我,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
□河南日报记者 师喆
“七一”前夕,在长垣市孟岗镇见到退休教师杨玉苹时,74岁的她端坐在书桌前,腰背挺直,眼睛微眯,一笔一画认真誊写着入党申请书。
这是她一生中写下的第三封申请书。
“共产党救了我们的命啊。”新中国成立前,杨玉苹的父亲是山东一名民兵队长,因帮助农民打土豪、分田地,遭到地主还乡团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报复。“如果不是共产党解放了全国,哪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新中国成立后,杨玉苹随哥哥姐姐前往新疆支边。1965年,18岁的杨玉苹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可惜因种种原因,她最终也没能如愿。
入党的心愿被暂时搁置,但杨玉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她通过考试成为孟岗镇伯玉学校的民办教师。“那时条件相当差,一间小办公室里挤着六七名老师,学生交个作业都得侧身过。”杨玉苹回忆。虽然条件艰苦,但她教书育人的干劲十足,一教就是几十年。
从一开始教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到后来年年作为班主任带毕业班;教出的班级从第一次考试成绩全校最差,到第二个学期成为全乡第一名……杨玉苹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任劳任怨。
1984年,乡里要培养发展新党员。当时,杨玉苹正忙着带毕业班学生备考。“等忙完学生的事去交申请书已经晚了,我回家哭了一整天。”提起这段伤心事,杨玉苹眼眶红了,几十年来,这份遗憾始终深埋在她心底。
“前几天,哥哥姐姐在微信群里发了他们戴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照片,可把我羡慕坏了。”已然满头银发的老人,满眼都是向往。
这件事重新激起了杨玉苹多年来想要入党的强烈愿望。经多方奔走联系,孟岗镇中心学校党支部同意接收这位“大龄新人”的入党申请书。
时隔多年,又一次提笔向党组织倾诉心声,杨玉苹紧张得像头一回写作文的小学生。她把自己关在书房一上午,斟词酌句,反复修改,字里行间都是她多年来对党最真挚的感情。认真誊写几遍后,杨玉苹在末尾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姓名。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能在这么重要的时刻向党组织提出申请,我非常激动。”前往党支部递交申请书的路上,杨玉苹兴奋地说起今后的规划:想助力青少年教育工作,帮他们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想做青少年公益事业,给祖国的下一代传递正能量;还想上老年大学学习计算机,方便与年轻人沟通……做了半辈子小学教师,杨玉苹说起未来规划,还是句句绕不开青少年。“我想趁着身体还好,多做些有意义的事,回报党和国家对我的恩情。只要党需要我,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