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理发箱”里的精神传承

2021年06月30日07:49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

  百年大党恰风华正茂。这风华,展现在每一代共产党人的执着追求中。

  历经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浴血奋战,灵宝籍老战士南阳珍老人坚持用革命故事教育下一代;河南大学教授苗春德甘为人梯、自强不息;新县老党员张爱华,把革命的故事讲了57年,她说:“虽然我老了,但信仰永远年轻!”……

  信仰的光芒,闪耀在每一位老党员的心中。这光芒吸引着、感染着年轻的后来者,接续奋斗。在建党百年之际,“光荣在党50年”的5位老党员和5位刚刚宣誓入党的新党员,来了一场“1+1”对话,从中体悟党的红色基因是如何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

王建国与青年党员王亚男对话 河南日报记者 史长来 摄

  □河南日报记者 龚砚庆 史长来

  “只要还走得动、握得住推子,我就不会停止为群众义务理发。”6月25日,87岁的老党员王建国对成为预备党员才一个多月的王亚男说。

  王建国,1950年11月参加工作,是开封市原粮食局退休干部。2019年12月,王建国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6月,被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从1961年学会理发的那一天起,王建国便义务为老弱病残人士理发。退休后,他依然坚持义务理发,风雨无阻,用坏了五六把推子、十来把电动理发器,骑坏了七辆自行车,记录“客户”信息的登记簿写了二十来本。

  王亚男是通许县的一位新时代农民,生于1989年7月,2021年5月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2019年,他回到家乡流转土地30多亩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带动周围贫困户增加收入。

  几天前,王亚男曾给王建国做了一天的学徒。就这一天,让他深有感悟:“理发这个事说难也不难,难就难在像王大爷这样坚持为群众理了3万多次,难就难在不管风雨寒暑都坚持入户为群众服务。”

  王建国从小家境贫寒,1950年,16岁的他被破格吸收到粮食仓库工作。此后40余年里,他总是提前一个多小时到仓库,把一腔热情洒在了岗位上,被单位誉为“一面不褪色的红旗”,还被推选为河南省人大代表和劳动模范,今年4月又获评“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1961年,王建国担任开封市粮食局第一仓库保管组组长,“那时候理发店少,每次都得排很长时间的队。我就趁排队时偷学理发技术,学得差不多了就跟同事们商量买把推子互相理。”刚开始,王建国只是给同事理发,后来他又趁星期天给附近的残疾人、小学生免费理发。

  1994年8月,王建国退休了,也有了充足的时间为群众义务理发。最初他的服务对象只是卧病在床的邻居和同事。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建国到医院为生病的同事理发,发现了老年病房这个“大市场”。王建国给老人们理发、刮脸,不仅分文不取,连喝的水都是自带的。

  在王建国的家中有一摞破旧、发黄的本子。这是他的理发日记,也是“客户”的理发时间表,每个月他都要按着上面的地址跑一遍。天长日久,王建国的服务对象遍布了整个开封老城区。

  如今,87岁的王建国精神矍铄,已义务为同事友人、街坊邻居、行动不便的老人等理发修面近3.4万人次,被当地群众誉为身边的“流动理发箱”。

  王建国最初定下的目标是义务理发2.5万次,向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致敬,现在已经超过3万次了,为什么还在坚持?对话中,他告诉王亚男:“党员就要活到老干到老!”

  王亚男被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作为新时代的农民,我要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更多的乡亲发家致富!”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