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密码•9丨以食闻名香天下

2021年07月01日08:54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从双汇火腿肠、南街村方便面、富平春白酒,到卫龙辣条、宏途山药薄片……产品的丰富多样,记录着漯河食品产业发展的历程,也见证着漯河“中国食品名城”建设的变迁。

  漯河以食闻名,2005年成为首个“中国食品名城”。农食融合、转型升级,漯河市近年来持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逐步构建起绿色食品产业生态。

  去年,漯河坚持“三链同构”推动食品产业向纵深发展的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通报表扬,入选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今年5月29日,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漯河召开,向全国推广漯河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一粒小麦的奇妙旅行

  2020年,第十八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开启线上线下联动模式,线上食博会网红直播带货。常青摄

  在漯河,一粒粒优质小麦经历两次华丽变身、三道程序后,完成了从田间“第一车间”到厨房餐桌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小麦的身价也实现了倍增:小麦每公斤价格2.34元,变成面包用小麦粉每公斤能卖到8.4元;被制作成“大面筋”后,每包卖到24.9元。

  6大产业全链条、25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0家龙头企业、200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有机协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食品产业加快与装备制造、造纸及金属加工、生物医药、盐化工、物流、动物饲料等产业横向打通,延链补链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发展。

  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在漯河,一粒粒小麦经过深加工,就地转化成各种食品,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4.5∶1,等于放大了3.5倍农业产值。

  2008年,在第六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上,参展厂家展台前挤满了客户。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一个“共享实验室”的神奇魔法

  “多亏了‘共享实验室’,帮助我们改良技术,新上的鱼酥条产品口感好、价值高,深受市场青睐。”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吴锋介绍,仅鱼酥条一个项目,去年就增加收入4000万元。

  创新提升食品产业价值链。针对中小食品企业创新能力薄弱情况,漯河市出台扶持政策,依托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建立了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服务全市中小食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我们引进江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提升公共研发平台科研水平,已帮助全市中小食品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百余项,增加企业销售收入约13亿元。”漯河市科技局局长效国强说。

  临颍县产业集聚区休闲食品专业园区俯瞰图。焦海洋摄

  一朵“食品云”的新时尚

  今年5月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上,首次亮相的“中国食品云”展厅“吸睛”无数。双汇、卫龙和南街村等食品名企“上云”,企业客商还可在线即时交流。

  “这也是食博会连续举办19年来,第一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展会模式。”漯河食品云运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师大勇介绍,“中国食品云”打造“永不落幕的食博会”,助推漯河食品企业走向更广阔空间,创造更大价值。

  “云上食博会”,带来新时尚;电商产业园,买全球卖全球;冷链物流,四通八达……多样化的食品供应链,让漯河食品畅通无阻地飞入千家万户。2020年,漯河食品工业营业收入近2000亿元,约占全省的1/6、全国的1/60。

  “中国食品名城”风头正劲,“国际食品名城”蓝图绘就。进入“十四五”,漯河全力向着3000亿级以上的食品全产业链、5000亿级以上的食品产业生态的目标冲刺。

  《河南日报》2010年5月6日1版

  中国,漯河,2010年5月16日,第八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将盛情开幕,食品之都漯河将与世界一道,分享食品行业的华美盛宴。

  从中原食品节到国家级食品盛会,已悄然走过八载风雨年华。一年一度的节会,给漯河这座中原城市留下了中国食品名城的美誉,曾经的中原小城因食品工业而闻名天下,如今的漯河正用独特的青春步履在国际化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食品产业是漯河市的特色支柱产业。作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该市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依托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大力发展食品工业的做法,被誉为“平原农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有益探索”。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整理)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