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密码•9丨风吹麦浪好“丰”光

2021年07月01日08:55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学桦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成安林

  6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温县的全国首个小麦博物馆,只见一楼展厅墙壁上挂着三张《河南日报》,其中两张已经泛黄,一张还散发着淡淡墨香。

  第一张报纸日期是1991年10月6日。上面有一则河南省人民政府给温县人民政府的贺电,文中写道:“欣悉你县今年粮食亩产超过1000公斤,成为全省第一个吨粮县,省政府特致电表示祝贺。”这三张《河南日报》为何被小麦博物馆珍藏?与温县小麦有何关系?带着疑问,记者按照时间顺序,细细品读。

  贺电下方一则题为《温县成为我省第一个亩产吨粮县》的稿件,详细报道了以粮食高产著称的温县,当年粮食亩产达1016.5公斤,成为我省第一个亩产吨粮县的消息。这也是继山东桓台之后,我国北方的第二个亩产吨粮县。

  温县小麦麦田管理。本版图片均为徐宏星/摄

  第三张报纸日期是2019年6月16日,题为《温县小麦亩产为何破600公斤》的通讯报道称,“麦收进入尾声,温县传来喜讯:今年全县38.7万亩小麦亩均产量602.1公斤,首次突破600公斤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继续领跑全省。”

  亩产破纪录,原因何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温县种子管理站站长牛长河介绍,整篇报道从领先的种业科技、完善的水利设施、创新的社会化服务模式等因素,向读者介绍了温县小麦“年年高产、今又高产”的“基因密码”。

  温县小麦“年年高产、今又高产”。

  他介绍,温县地处黄河北岸,土肥地平,是粮食高产县,当地小麦单产已连续30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有着“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温县”之美誉,先后获得全国小麦种子基地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荣誉称号。

  农以种为先,高产奇迹无疑得益于优良的种子。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近年来,温县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积极开展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规划和建设,做强温麦良种品牌,并通过大力实施制种强县战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温县力量。

  温麦良种远近闻名,小麦单产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全县育种科研优势突出,累计培育小麦种子品种28个,获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拥有院士工作站、温县农科所等众多小麦育种科研平台,并与李振声、刘旭等全国顶尖小麦科研团队和中国农科院、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余家科研院所保持长期合作。

  为壮大种子产业,叫响温麦良种品牌,温县积极构建小麦种子“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持续提升区域粮食产能;连续举办四届小麦种子产业博览会,研讨小麦种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

  农民喜获丰收。

  目前,该县有种业公司40家,小麦种子基地面积长年稳定在2万公顷,年外销小麦种子超1.5亿公斤,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300亿元。

  近两年,温县联合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发挥温县小麦种子优势,建设集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小麦核心种源基地,并和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人才、创新、科研“三位一体”共同提高、合作双赢。

  “温县将继续自觉扛起政治责任,把实施好制种大县项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力打造黄淮麦区种业‘硅谷’,朝着由制种大县向制种强县转变的目标迈进,推动温县小麦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该县县长李培华说。

  《河南日报》1996年7月6日1版

  《河南日报》1996年7月6日1版

  温县是典型的农业县,素以粮食高产著称。去年麦播前,该县县委、县政府立足挖潜增效,提出了“争创千斤乡,培育千斤县,分步上台阶,全面夺高产”的发展夏粮生产战略,将重心放到了继续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上来,全面实施了科技兴农战略,使现代科技成果成为千家万户持续不断增产增收的主要手段。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学桦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成安林整理)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