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密码•9丨“扁担”情深系万家

2021年07月01日08:57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谢建晓 李旭兵

  1946年7月,在晋冀豫三省交界的崇山峻岭间,由4名共产党员发起的林县(现林州市)石板岩供销社成立。他们翻山越岭,走村串乡,为民服务,用一根扁担和两个箩筐挑起了沟通城乡、连接党群的重担,也挑出了响彻全国的“扁担精神”。

  太行山下的扁担精神纪念馆。林州市供销社供图

  本报记者曾数次前往林县,采访报道石板岩供销社,助推“扁担精神”从河南走向全国。

  几十年后的今天,林州山区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便捷的乡村公路抵达各个散布的村落,林石公路(林州市至石板岩镇)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如今,这里的村民与供销社是否还存在着彼此相依的情感?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这里的供销社还有以前那么重要吗?6月28日,记者来到石板岩镇开启了“扁担精神”的寻找之旅。

  上世纪60年代石板岩供销人挑着扁担上山送货。安阳市供销社供图

  留守老人、农家乐都盼着配货车

  石板岩地处太行大峡谷之中,这里层峦叠嶂,地势险峻,尽管上山道路早已修好,但跟随石板岩供销社的物资配送车上山送货时,一个接一个的弯弯绕绕,仍不时让人感到心惊肉跳。

  居住在山腰、山顶的居民,多以经营摊贩为生,也精心打理着山坳里的农田。

  在朝阳村,郭大娘正等待着供销社的配货车送货上门。原来,郭大娘所在的自然村,十几户人家几乎没有壮劳力,是个典型的“留守村”,全靠供销社定期运送物资保障生活。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供销社的配货车不仅送货上门,还会询问他们有没有什么特殊需要。

  送货需求更多的,是山里众多的农家乐。郭喜旺是一家农家乐的老板,他说:“打我记事起,俺家就在供销社买东西。不管啥东西,不管东西多便宜,哪怕是衣服上的扣子,人家都给送!看到他们就像见到亲人一样。”

  “别看石板岩镇面积不大,但分散在山中各个角落的自然村有300余个。哪怕一个地方只有一两户人家,我们也必须把老百姓需要的物资送到。”在这里工作了30多年的石板岩供销社党支部书记石建宏说。

  盘绕在石板岩山坳的乡村公路。李海朝/摄

  让游客和种植户都满意

  时光荏苒,石板岩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艰苦奋斗、勤俭办社、无私奉献”的“扁担精神”在这里从未断过,只不过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面临着发展的新课题。

  石板岩供销社主任杨安兴告诉记者:“咱们供销社给乡亲们送的物资,价低利润薄,常常连油钱都不够,我们只有通过搞好经营才能充实为农服务的资本。”在市场经济中寻觅商机,他们瞄准旅游业大做文章,也引导山区群众走上增收致富路。

  “游客要买土特产,我们就组织农民搞起林果、药材专业合作社,将上好的山货放在供销超市平价销售给游客,利润返还给农民;对农家乐和旅馆,我们配送粮油、蔬菜、烟酒、副食品以及纪念品。”杨安兴告诉记者,按照这样的经营思路,石板岩供销社由一个山区小社发展成为年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的经济强社。每年还为山区农民销售各种干鲜果品和药材近千吨,仅此一项每年为农民增收160万元。

  “电商时代”为民的情怀只增不减

  如今,林州市供销社所有基层网点都配备了代购代销的硬件设施,并与“四通一达”、宅急送和凯瑞物流等公司合作,共同搭建城乡快捷便利、专业顺畅的物流配送体系。

  在林州市陵阳供销社基层网点新合作超市的醒目位置,悬挂着“免费Wi-Fi”“网购服务台”的宣传牌。店员李晓静告诉记者,现在山里人网上购物时都会选择将货物寄到超市的代收网点,这样就可以由供销社送货上门;对老年人还提供代购服务,先验货后付款,省去了来回奔波。

  据了解,目前林州市供销社已建成镇村两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266个、物流快递代理站(点)283个,石板岩等6个乡镇实现了村级网点全覆盖。

  《河南日报》1963年5月5日1版

  《河南日报》1963年5月5日1版

  然而,这种困难对供销社的职工来说,又算得什么呢?山再高,没有他们的脚跟高。他们为了卖几斤食盐,为了卖点灯油,为了卖出一镢一锄,为了收购“仨核桃俩枣”……总之,为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他们天天爬山,天天挑担,为了群众,他们的汗水滴在每条道上,为了群众,他们的脚迹踏遍了每个山头。

  从石板岩去海拔1000多米的韩家凹,要经过挠挠沟、龙床口、蒙眼道这条路。在这条道上,别说是挑担子,背东西,就是空着手,也是胆战心惊。特别是“蒙眼道”那段,悬崖直插青云,脚下万丈深谷,只尺把宽的窄路啊!当地人从山上往下运木料,走到这地方,肩膀一歪,将木料丢到沟里,然后空着手,小小心心地通过蒙眼道,再到山沟里找到木料扛走。而供销社的职工同志,却曾在这条道上担下过鸡蛋、药材及大量的废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谢建晓 李旭兵整理)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