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密码•72丨物阜民康看今朝

2021年07月01日09:06

来源:河南日报

  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及黄河河道。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村内的留守老人。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张庄幸福路上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店。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 摄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

  6月26日,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里挤满了外地牌照的大巴车。

  “每天来这里参观学习的游客都是一拨接一拨,今年接待量有望突破30万人次。”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说。

  2017年,张庄村与兰考县一道,在全省率先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71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牢记嘱托 扛稳政治责任

  走进今天的张庄村,道路整洁、绿树成荫,不足百米的幸福路上,各种特色小店里游客络绎不绝。全村在外务工最多时超过1100人,现在已经减少到700多人,越来越多的张庄人选择“往家回”。

  张庄也曾挨过苦日子,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湾,曾是兰考县最大的风口。有民谚为证:“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汪,一年辛苦半年糠,扶老携幼去逃荒”。

  张庄之变,背后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这种艰辛对农业大省河南来说更是如此:贫困人口总量占全国近十分之一,其中70%集中在“三山一滩”地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虚化弱化问题突出……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尽锐出战。

  我省成立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的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省脱贫攻坚14个重大专项指挥部,省级领导干部当好“施工队长”。

  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8次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研究部署推动工作,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

  《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及配套实施方案相继出台。累计选派驻村干部13.76万人次开展定点扶贫,其中驻村第一书记3.85万人次,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全覆盖。

  因地制宜 探索脱贫路径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专门来到张庄调研。他叮嘱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这些年,我们根据张庄村的特点,在一二三产业上作了不少尝试。”申学风介绍,第一产业主要是发展设施观光农业,第二产业延伸价值链,推出特色农产品,同时,依托村里建立的四面红旗馆和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发展红色文化旅游。

  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我省走出了多条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作为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兰考的普惠金融模式为贫困县域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8年来,我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95.07万人,返乡创业带动62.41万人,公益岗位安置67.6万人,稳住了就业底线。搬迁破困。“十三五”期间,近26万贫困群众搬出“穷窝”奔向新生活。

  织网兜底。6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民政兜底保障了266.7万人;21.5万贫困边缘人口中,3.5万人被纳入民政兜底保障。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向乡村振兴迈进

  脱贫之后要干啥?

  张庄村村民闫春光的回答是,在幸福路上再开一家店。他的春光油坊里,传统古法手艺榨出的香油香味扑鼻。去年这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店,净收益七八万元,再加上养鸡的收益,闫春光净赚20多万元。

  申学风的回答是,想方设法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张庄村成立了河南梦里张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统一安排接待游客;还成立了河南梦里张庄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对外承接工程,带领更多村民走出去揽活。

  兰考县的回答是,今后3年将对帮扶对象加强动态监测和分类帮扶,12项帮扶措施涵盖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等领域,确保帮扶农户的孩子上得起学、看得起病,家庭收入稳定增长,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率先脱贫,还要率先振兴,奋进中的兰考,是全省的缩影。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我们将切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抓好“两类人群”监测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着力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河南日报》2012年12月3日6版

  “今年兰考到新疆摘棉的明显减少。”兰考县火车站党总支书记何金峰说,“从火车站出发摘棉的约1.8万人,比去年少了8000人。”

  兰考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数字显示,在2008年达到18万人次高峰以后,兰考劳务输出总数逐年回落。今年前10个月,兰考就地转移劳动力6万人,本地就业和外出务工人数比例达到了74∶26。

  “兰考县火车站见证了兰考人民生存状态的几次改变。”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副主任董亚娜说,“1962年焦裕禄来兰考的第一天,在火车站看到外出逃荒的群众,直流泪。上世纪90年代,百姓又一次坐上火车离开兰考,兰考进入劳务输出时代。”

  “17年来,我一共介绍了2万多人外出打工。”兰考最早从事劳务输出的游富田说,“因为本地企业发展快,群众都坐着火车又回来了。今年我就不再介绍劳动力外出了。”(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 整理)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