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首列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驶出郑州东站。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上世纪80年代车站鸟瞰图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米”字通全国,高铁经济带动郑州城市繁荣。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聂冬晗 摄
《河南日报》2006年12月23日1版
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早在百年前,随着京汉铁路与陇海铁路开通,便成为“黄金交叉口”。在火车牵引下,中原这片热土得以跻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台。
随着高铁时代呼啸而至,这座因铁路而兴的城市,由“十”到“双十”,再到谋划成“米”,作为国家“八横八纵”高铁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形成辐射八方的产业发展轴带,还悄然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
“纸上蓝图”变成“地上通途”,河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必将更加出彩。(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北晨 整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北晨
仲夏时节,天朗气清,万物丰茂,郑州南站站房装修工程鏖战正酣。
莲鹤方壶造型,黄河文化元素,现代化的郑州南站有着浓郁的中原文化特色。站房装修样板区域通过审定,以仙鹤羽毛的白色和青铜器的金色为主色调,内部装修全面展开。
郑州南站建成后,将成为郑州第三个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站,与郑州站、郑州东站形成“金三角”枢纽格局,串联起“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成为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郑州,这座曾因铁路而兴的城市,再次以“中国高铁心脏”的位置站在了新起点上。
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郑州东风渠滨河公园,有一组火车主题雕塑,名叫“1904公园”。这里仿佛一条记忆走廊,带人们回到第一次与蒸汽机车邂逅的郑县站。
一百多年前,张之洞一道奏折,一个轰鸣作响的怪物开进了郑县。一条京汉铁路,拉着这个小县城走进工业时代。
随后开建的陇海铁路,更是让这里成为两条干线铁路的十字交叉口,奠定了全国铁路网中枢的地位。
《郑县志》记载:“郑州为古东里,自铁路开通后,粉华靡丽,不亚金陵六朝。”
随着京汉铁路与陇海铁路客货运输的快速发展,作为铁路中枢的郑州商贾云集,带动了工农业振兴,成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在很多“老郑州”的印象里,这座城市一度被称为“铁半城”,半个城区住的都是铁路职工,以火车站为圆心的商圈,更是曾经当之无愧的“CBD”。
在火车的牵引下,郑州由一座普通小县发展成为千万人口大都市,中原这片热土也因此跻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台。
要“四通”更要“八达”
高铁时代呼啸而至。伴随着国家规划实施,郑州成为普铁、高铁“双十字”枢纽。
虽然坐拥“双十字”优势,但郑州与省内不少城市并没有铁路直通,资源无法共享,成为河南发展的极大制约。
要“四通”,更要“八达”。省委、省政府经过再三缜密思考,最终提出要建设“米”字形高速铁路网。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画得好,希望河南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着力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让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更加出彩。
中原人民期盼已久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迎来历史性机遇。
由“十”到“双十”,再到谋划成“米”,郑州不断夯实交通区位优势。
勾画“米”字一笔一画
6月25日,早上6点18分,D3348次动车组列车准时从郑州火车站缓缓开出,2小时25分,顺利抵达终点站山西太原。
去年12月12日,郑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在西北方向的这一“点”落笔画实前,“一横”徐兰高铁、“一竖”京广高铁、“一撇”郑渝高铁郑襄段、“一捺”郑阜高铁均已建成投用。只待东北方向的郑济铁路一“撇”落笔,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便得圆满。
一个个“笔画”,记录着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的前行步伐。
作为国家“八横八纵”高铁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全面建成后,将形成京津冀地区经郑州至港澳,长三角地区经郑州至西北边界口岸,环渤海地区经郑州至西南地区乃至孟加拉湾、东南亚各国,东南沿海地区经郑州至西北内陆地区的快速运输通道,构建以郑州为中心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四面八方”轴带发展格局。
“米”字从“纸上蓝图”变成“地上通途”,最后一笔也即将落成。搭上“高铁经济”列车,中原城市群发展步履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