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惠婷周晓荷
转眼4个多月过去了。
一场雨后,她家的小院郁郁葱葱,挂着水珠的月季花更显娇艳,只是这美景、花香再也等不到爱它的人。
她的办公室仍是老样子,不断有人来这里借阅她整理成册的办案指南,只是门口小小的去向牌,再也拨不回“在岗”状态。
大家的生活渐渐归于平静,只是提起那个名字,还没细说,眼圈就红了。
延陵卫军,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员额检察官,今年2月25日在提审犯罪嫌疑人途中摔伤骨折,术后突发大面积肺栓塞,抢救无效,于3月7日离世,年仅54岁。
斯人已逝,正气长存。这位办案求极致的检察官,正在被越来越多人认识、传颂。
一
在延陵卫军的工位上,摆放着一个笔记本,扉页上写着——勿忘:“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
1985年,受“老检察”父亲的影响,18岁的延陵卫军考入了检察机关,从此,无论大小案件,“办铁案”成了她对检察事业的承诺。
“延陵科长的检龄和我的年龄一样,她是我的领路人啊!”追忆老科长,检察官刘丹声音微颤。
刘丹办理的第一起案件是挪用公款案,侦查部门认定的挪用金额是60万元,可当他将拟好的法律文书递给延陵卫军后却被“泼了冷水”。“她说,案件转款存在疑点,疑点再小也是疑点,一分再少也是公款,你是代表国家起诉的,迷迷糊糊可不行。”
延陵卫军带着他细致走访调查,最终认定犯罪金额260多万元。从此,“你是代表国家起诉的”刻在了刘丹的心里。
在红旗区检察院,延陵卫军的办公室常常是第一个亮,最后一个暗;她习惯将最新的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整理成册,一有空就抱着研究;同事们说,她就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业务上的难题,总能从她那儿找到答案;几任检察长都说她“靠得住”,案件但凡经了她的手,几乎无懈可击、无可挑剔。
这次住院期间,她随身携带的文件夹里装着正在办理的一起金融大案的办案笔记;手术前一天,一个案件马上到期,她叫来书记员口述着完成了起诉书;生前,她拨出的最后一个电话是打给同事李劲草的,一遍又一遍叮嘱办案要点。
延陵卫军去世后,李劲草打开她留下的文件夹,不禁潸然泪下:几十本厚厚的卷宗,被整理成了一张表格,合同涉及金额、相关证人证言一目了然。
一句承诺,一生作答:36年检察生涯,1149起刑事案件和128起民事行政监督案件,她无一差错;10年公诉科科长历程,承担起全院4826起刑事案件的审核把关,她无一纰漏。
二
接触过她的人都知道,延陵卫军办案“敢碰硬”“能担事”。
2014年2月,延陵卫军带着团队参与办理了震惊全国的“皇家一号”案件。面对满满50多箱没有来得及梳理的证据、拒不认罪的犯罪嫌疑人和不愿露面的当事女孩,团队里的年轻人一时有畏难情绪。
200多个日日夜夜,一摞又一摞卷宗……延陵卫军带着大家一头扎进案件里。她创造性提出以“分账记录”为核心的“四对照”证据认定模式。利用这一模式,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一起梳理固定了5万多张台票等证据,认定犯罪事实由200多起增加到1600余起。
年轻干警心疼地看到,延陵大姐眼熬红了、腰累弯了,换来的,是51页的起诉书和案件的成功诉讼。
不仅在检察干警心里她是“定海神针”,和她共事过的民警、法官、律师,也将她视为“靠山”。
在延陵卫军的办公桌旁,张贴着一张“公安民警电话表”,详细列明了辖区92名民警的常用电话。
“我刚入职时,是延陵大姐手把手教我如何办理交通事故案件的。每到关键节点她都会及时提醒我。”新乡市交警支队民警苗浩阅至今记忆犹新,“不管是午后还是凌晨,只要我们急着出手续、案件有难题,找到她,她从来没有拒绝过。”
三
“我们办的是案件,也是别人的人生。”每当遇到难办的案件,红旗区检察院检察官尚凡总会想起延陵大姐的这句话,总会想起她们一起办案的情景。
“小石头”的故事——
他是一名大学生,因为没钱满足女朋友想要新笔记本电脑的愿望,把手伸向同学的新电脑。红旗区检察院综合全案情况,对他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可周围人却不接纳他,学校也要开除他。
延陵卫军听到消息立即赶到学校,对着校方“盗窃犯坚决不能上学”的说辞就是一通“教育”:“他不是罪犯。谁都年轻过,谁都会犯错,学校应当履行教育挽救的职责。”
“小石头”终于返校了,压抑很久的七尺男儿一下子跪在延陵卫军的面前,失声痛哭。他说:“是检察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今后一定会做个好人,来报答我的检察官妈妈。”
王大爷的故事——
70岁的王大爷,为了给老伴儿治病,偷偷将药店里的铁皮石斛装进了随身的布包。
虽然事实看似清晰明确,但延陵卫军还是带着尚凡找到了王大爷家。一进屋,就看见茶几上堆满了药瓶。她拉着大妈的手,询问着她的病情,耐心地劝导着王大爷。临走还偷偷将自己兜里的300元钱放到了药瓶下面。
最终,考虑到王大爷主动投案自首、退赃,取得药店谅解,并且家中有生病的老伴儿要照顾,延陵卫军向王大爷宣布不起诉决定。那一刻,老两口泪流满面。
相处久了,尚凡更加理解了延陵卫军的教导:“基层院案件多,但不能因此就变成流水线作业,我们办案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
四
工作中力求极致的延陵卫军,生活中却是个极其简单的人:单位、家庭两点一线;衣柜里除了制服,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没有梳妆台,一年到头用的都是一瓶“杏仁蜜”。
这是一个“检察之家”。延陵卫军的父亲是位老检察官,丈夫郭庆生和儿子郭兴也都是检察人。家就是她的第二个办公室,家人每次聚在一起都少不了一场法律研讨会。可直到她离世,大家才意识到,祖孙三代4名检察人竟然没有一张合影。
于是,一张特殊的照片留了下来:4个人都身着检察制服,老人站在中间,丈夫和儿子站在两边,黑色相框中的延陵卫军被儿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郭兴没有把这张照片存在自己的手机,却再三叮嘱拍照片的表哥好好保存。他不敢也不想看到这样的妈妈。
同是公诉人,相伴几十年,郭庆生懂她的执着,更懂她的不易。“我们在小区的花园散步,聊天,虽然多数时候都在讨论法律问题,但现在想想,依旧很温暖。”他在日记里表达着对妻子的思念。
如果不是这场意外,再有一年延陵卫军就要退休了。事实上,早在两年前的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中,她就主动退出中层领导岗位,成为一名普通检察官;6年前,凭借着在办理“皇家一号”案中的优秀表现,组织决定给她记功,却被她婉拒,坚持把荣誉让给年轻人。
一生不要名、不争功的她,身后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被人敬仰和尊崇。
追悼会那天,她的领导、同事,和她共事过的警察、法官、律师,还有那些她帮助过的人自发从四面八方过来,送她最后一程。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追记延陵卫军同志“个人二等功”,并作出向她学习的决定;7月14日,延陵卫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郑州举行,现场观众被她感动着、感召着,用阵阵掌声向这位普通的检察官致敬。
因为妻子喜欢,郭庆生在小院里种满了月季。盛夏时节,满园月季花又开了,简单而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