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孙保营:一部乡村振兴的区域蓝本及人情绘卷——《此水此山此地》

2021年07月20日11:58

来源:郑州大学出版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孙保营

郑州大学出版社《此水此山此地》(订购)

  2021年6月,作为“2020年度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点创作项目”并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此水此山此地》正式首发并与广大读者见面。作品选题新颖,主题鲜明,并从小切口真实反映和艺术再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等新时代农村宏大主题。它是一部精美的乡村振兴画卷,一部真实的农村发展史歌,得到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充分认可和广泛好评。

  一、乡村主题,反映典型

  作者宋中锋,河南兰考人,从小在兰考农村学习和生活,对兰考乡村的发展蜕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精准把握。其擅长写作,出版作品(集)多部,作品大多反映农村生活场景。其创作的长篇小说《月亮滩》《月亮湾》,以退役军人和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艰苦创业为主线,生动描述了当代农民的现实生活和心灵风景,表现出当代农民在社会转型期中思想和心理的裂变过程,全景式展示了我国当代农村改革发展的现状。其中,《月亮滩》获“第十四届北方十五省文艺图书一等奖”,并被中国书刊业发行协会评为“2011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

  《此水此山此地》以兰考县张庄村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创作原型,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通过艺术再造,生动刻画了勇于与生活抗争、摆脱贫困、谋求振兴的一个个张庄人的形象。兰考,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缩影和典型代表,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2017年3月27日,兰考县正式退出贫困县,成为河南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如期兑现了向总书记和全县人民作出的“三年脱贫”的郑重承诺。新时代的兰考,乡村振兴步伐坚定不移,产业振兴号角越吹越响,社会治理方式不断革新,率先走在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黄河岸边的张庄村,从沙丘遍布、贫困凋敝的有名的大风口,蜕变为“梦里张庄”,是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通过农业、生态、人文、自然及民俗文化等资源的有机结合,一个人居与自然统一和谐,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活舒适的张庄村已经成为现实场景。

  作品以乡村及其振兴为主题,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背景,反映脱贫之后的兰考人和张庄人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奋斗故事。它是一部展现当代农民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奋力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主旋律作品,是一部扎根时代、映照农村改革实践的精品力作,也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讴歌当代农民的奋斗史诗。

  二、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此水此山此地》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如似一部当代的清明上河图,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带给读者愉悦之外,还给读者带来了的深深思考。乡亲们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进程中的喜怒悲欢,在这部小说中得以真实再现。

  小说从小处着眼,体现出恢宏壮阔的丰富社会,开掘出人生、命运、善恶的大主题,这本身就体现出作者构思的巧妙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

  小说安排了四条纵横交错的矛盾主线展开叙事,可谓构思精妙,别出机杼。首先,作者以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为主线,以此为载体和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此过程中,县农业局副局长杨锐脱颖而出,被委以重任,冲破层层困难,抓住突破口,敢于和黑恶势力作斗争,善于团结群众,一步步实现了自己规划的乡村蓝图。其次,从党和政府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展开,为了不打草惊蛇,县委决定暗中调查取证,徐徐展开查处以刘汉为代表的农村黑恶势力的整个过程。再次,以张一枭、叶知秋、刘梦雨、李庆四个年轻人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四个年轻人为了得到各自心中的美丽爱情,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争夺战。最后,以张一枭与刘汉等村中新旧势力的斗争为线索,各施其谋,合纵连横,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正是由于这样反复推敲、别出心裁的文章构思,才将《此水此山此地》这样一部精彩的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它具有“构思巧妙、情感细腻、紧扣时代、朴实自然”的显著特点。小说家的使命,并不在于叙述伟大的事件,而是使细小的事件变得引人入胜。在《此水此山此地》中,正是由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和时代串联在了一起,扣上了拥有浓烈个人色彩的时代印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县委决定以张庄乡为基础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以此为载体和抓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此举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马书记决定在全县科级干部中遴选张庄乡党委书记,最终县农业局副局长杨锐被委以重任。张庄乡乡长王刚对此心怀不满,工作中处处和杨锐作对,并充当张庄村委会主任刘汉等黑恶势力的保护伞,给示范区建设设置重重难题。杨锐与回乡创业有志青年张一枭一起,以无职党员“一编三定”为突破口,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来组织发动群众,很快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此基础上,组织群众开展土地流转,建设电商中心,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基层治理创新,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等等。这些乡村干部每一天都遇到不同的问题与难题,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每一步他们都走得艰难且坚定,一步步实施着自己规划的乡村振兴蓝图,谱写着命运的交响曲。他们与困难抗争的毅力、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的艰险,他们对乡村振兴的幸福追求,常常使人热泪盈眶。

  毋庸置疑,农村黑恶势力是构建和谐新农村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之一。然而其存在和滋长的原因非常复杂,包括国家对农村控制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的弱化以及某些领域基层制度的缺失,农民作为弱势群体的处境以及其内在遏制系统的不完善,部分基层干部贪污腐败等。肃清农村黑恶势力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和创新农村管理体制,加大扫黑除恶力度,推进新农村平安建设。在小说开篇不久,就介绍张庄村是基层治理软弱涣散村,村中派系林立,以刘汉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长期霸占村里资源、为非作歹,从而为主人公在特殊环境中开展特殊斗争进行了铺垫和环境营造。

  中央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后,县委决定把查处刘汉黑社会性质组织作为工作重点,派县委政法委干部以驻村工作队队长身份进行暗中调查取证,从而徐徐展开查处刘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整个过程。面对黑恶势力的嚣张,张一枭、杜文正等人,或为了不打草惊蛇对黑恶势力的暂时忍耐,或对刘莽等人实施拘留,或开除王发全、赵胜海党籍,等等,均是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采取的战术手段,着重反映了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调查取证的艰巨性,塑造了张一枭顾全大局、不计个人荣辱、愈挫愈勇、敢于斗争的光辉形象。

  除却上述两条之外,书中还有一条不容忽视的重要线索,便是以张一枭、叶知秋、刘梦雨、李庆四个年轻人的爱情纠葛,为整部作品的基调增添了一抹不可或缺的暖色调,显得更为接地气和贴近生活。叶知秋是公司董事长叶浩然的独生女儿,李庆是公司副董事长李扬的儿子,两人从小就被定下娃娃亲。然而叶知秋从小到大对李庆的感情全是羞辱和愤恨,她真正爱的是公司副总张一枭。为此,身为公司常务副总的李庆对张一枭充满了嫉恨,处处在公司刁难张一枭。为了避免公司高层出现分裂,继而跳出感情漩涡,张一枭决定离开公司回乡创业。张庄村委会主任刘汉的女儿刘梦雨一直暗恋张一枭,张一枭回村让她看到了希望,不顾父亲反对全力支持张一枭在村里创业。叶知秋对张一枭念念不忘,决定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投资建设现代化养殖场。心术不正的李庆,为了得到叶知秋和报复张一枭,以建设安置小区之名也来到张庄村。4个人为了得到各自的真爱,演绎了一曲惊心动魄的爱情争夺战。

  三、逻辑严密,语言精妙

  作者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对农村生活了如指掌,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心理刻画入木三分。作品逻辑严密,叙事环环相扣,用词精辟,语言精妙。对故事描述和人物刻画非常符合当代人心理特点,符合农村基层现状和农民生活常态。

  具体而言,第一章“感情漩涡“,通过设置公司年会冲突性场景,开门见山突出了小说主人公叶知秋和张一枭、李庆之间的感情纠葛;并交代了他们的父辈、公司创始人叶浩然、李扬之间的合作及分歧的故事背景。该章用小标题“你莫走”“小心思”“替代品”“掌舵人”“八爪鱼”“服务站”“小白脸”等讲述故事、反映人物。对人物描写特点突出,泾渭分明,比如叶浩然“大刀阔斧的拼搏劲头、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敢说敢干的担当气魄”,叶知秋“才华美貌、稳重大气”,李庆“极为自负、睚眦必报”,张一枭“英俊潇洒、才华横溢、自尊心极强”,等等。通过精彩生动的词语、语言及故事,制造冲突,引起悬念,吸引读者。第二章“临危受命”,副科级干部、县农业局副局长杨锐被直接任命为张庄乡党委书记,这一看似不符合常态的人事任命,引出了悬念,制造了冲突;并通过“谁的关系”“死穴与命门”“针锋相对”“一代枭雄”“篡权者”“痛下决心”等主题故事,把张庄乡乡长王刚、张庄村委会主任刘汉等人物形象,张一枭与李扬之间微妙的师生关系等反映得淋漓尽致。第三章“痛苦抉择”,是对张一枭选择回乡建设新农村的过程描述。通过“当断不断”“步步紧逼”“故伎重演”“父女相争”“登门求贤”“生死相托”“八大金刚”等片段故事,生动反映了张一枭痛下决心回乡创业艰难选择的心路历程。

  其他章节如第四章“暗中较量”、第五章“战火开启”、第六章“痴情红颜”、第七章“正面交锋”、第八章“突出重围”、第九章“招商引资”、第十章“斗智斗勇”、第十一章“见招拆招”、第十二章“打中七寸”、第十三章“疯狂反扑”、第十四章“伺机而动”、第十五章“惹是生非”、第十六章“绝地反击”、第十七章“全面狙击”、第十八章“阳谋春秋”、第十九章“最后疯狂”、第二十章“无言结局”等,每一章标题用词精辟,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故事情节看似相对独立,实则环环相扣,逻辑性强。其故事的讲述、内容的描写,做到了用词夸张与写实相结合,凸显了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和扎实的写作功底。比如“前哨战”“告密者”“一条妙计”“谣言四起”“争风吃醋”“势均力敌”“两军对垒”“摆兵布阵”“马首是瞻”“一哭二闹三上吊”“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翻脸不认人”“煽风点火”“最后的决斗”“恩断义绝”“玩火自焚”“庆功大会”,等等。读到这些词语,会使读者油然而生一口气读完的欲望。

  特别地,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农民形象,真可谓力透纸背,农民的善良、自私、狭隘、短视等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作为张庄村黑恶势力主要头目的刘汉,被刻画得非常形象和生动,他的贪婪、自私、横行都被描述得栩栩如生。刘汉、刘莽是当前农村家族霸主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发家之道,以及最后的悲惨结局都具有极大的警示作用。

  同时,作者对我国农村发展情况相当熟悉,对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的政策和基层情况了如指掌,用词及语言精准,并符合当前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要求。比如谈到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一环“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时谈到,要坚持生态优先、创新驱动、产业集聚、融合发展。以“绿色高效农业”为主题,以农副食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以生物医药、良种繁育、绿色种植为辅助,建设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些政策及目标恰是当前兰考县特别是张庄村乡村振兴中努力推进和奋力实现的发展目标。

  四、题材恢宏、体裁科学

  近年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生态保护等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治理的鲜明主题词,也是广大乡村干部的中心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已成为广大村民的追求目标;扫黑除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就;生态保护也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遵循,这四个方面的主题是我国近年来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着力点。作者在作品中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扫黑除恶这两大主题,并通过相当篇幅反映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主题,虽然仅从小处着眼,通过对张一枭、杨锐、刘梦雨、刘汉等人物的叙事,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但体现出的是恢宏壮阔的丰富社会,开掘出的是人生、命运、善恶的大主题,这本身就体现出作者构思的巧妙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

  作为长篇小说的《此水此山此地》,其观点是鲜明的,主题是恢宏的,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宏大的,作者以其洞幽烛微的时代目光,观察着豫东兰考的新农村建设,置身于本土自觉地书写着时代主题,展现了他对近年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扫黑除恶的热情关切与独立思考。作者将爱情、亲情与友情的故事放置于乡村振兴等时代大背景之下,发出乡村振兴的时代之声,并借时代之声指出了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扫黑除恶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此也写出了在具体工作中各类相关人物的迷茫与求索,拼搏与进步。

  面对当前碎片化、快节奏,人们注意力和情感被不断摊薄的时代背景,小故事、短段子更容易吸引眼球,长篇小说创作会更加艰难。但是,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必须通过长篇小说这一体裁来呈现,带给读者的才是完整的生活画卷,有足够空间跨度的历史图景,有厚度的人生经历和情感波澜,以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以及对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等重大历史题材完整性、结构性、立体性和延展性的认知,真正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真实反映和艺术呈现我国农村发展史上的这些重大事件。

  “文章合为时而著”,这部记录农村时代变迁、展现乡村振兴风貌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不仅会成为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一段特定历史进程的记录,而且通过对生活的呈现、深刻的人性描写、开放的意义表达,让我们在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中感受到张庄乡及张庄村的发展历程,感受到在社会嬗变过程中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挣扎与奋斗,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美学魅力。

  综观整部作品,无论从选题、结构、语言、故事情节来看,它都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该小说对于乡村发展中的乡土文学有着极高的价值,可为乡村振兴给予文化引领,为乡村基层治理贡献宝贵范例,令人深思。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