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进行时丨暴雨过后,“硬核科技”点亮生命之光

2021年07月25日10:35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江勇 师喆

  连日来,一场罕见的大暴雨袭击河南,引发我省多地出现汛涝灾情。突如其来的灾害牵动亿万国人的心,在众志成城的抗险救灾队伍中,层出不穷的“硬核科技”为受灾人群带来了更多希望。

  在第一时间接通“救命网络”,在溃坝险地“直播”汛情,在一片汪洋中转移群众、在茫茫积水中搜救被困人员……从无人机基站到水面救生机器人,这些科技力量冲破灾难,点亮了生命之光,也展现了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所带来的强大社会保障能力。

  “龙吸水”显威力,一小时抽干一个大型游泳池

  “我们专程带了‘龙吸水’设备过来,累计5小时排出积水6万余立方米,相当于1.7万余人平均一个月的用水量。希望尽快帮河南老乡恢复正常生活。”7月23日以来,前来驰援的湖南消防指战员们持续在郑州市商都嘉园小区等多个作业点进行紧急排水。

  “龙吸水”学名应急排涝救援车。车上8个水泵同时工作,一小时能抽4000吨水,相当于一个大型游泳池的容量。在此次暴雨过后的重建过程中,“龙吸水”在排涝方面展现出相当“硬核”的力量。

  灾情发生以来,为尽快疏通交通动脉,中国安能救援队连夜攻坚。利用夜间人少车少干扰少的优势,采取“人歇机不歇”的办法,操作多台“龙吸水”设备在郑州市不同的积水路段展开抽排水抢险作业。

  令人振奋的是,7月24日6时,京广路段淮河路口隧道在不间断抢险50多个小时、总排水量30余万方后,隧道积水已全部排完,实现双向贯通见底。

  接通“救命网络”,“翼龙”千里驰援搭基站

  暴雨骤袭,通讯中断,不知道家人情况,不了解避险救灾信息,是身处灾区的群众最容易惶恐不安,也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米河镇的乡亲们,因暴雨致通信中断,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抵达你镇上空,可暂时恢复中国移动公网通信……”这样一条短信,点亮了巩义市米河镇受灾群众的手机屏,稳定了人心,也瞬间火遍了全网:“这样的高科技,太牛了!”。

  接通灾区“救命网络”的,是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空中应急通信平台。7月21日14时22分,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从贵州起飞,跨区域长途飞行近1200公里,历时4.5个小时抵达巩义市,为灾区提供了5个小时的通信保障。

  据介绍,该无人机系统可在“断路、断电、断网”等极端灾害条件下,完成多谱段灾害现场探查、应急组网通信、应急物资投送等任务,是我国应急救灾保障的新质力量。

  “鹰眼”高空瞭望,远度无人机“直播”险情

  贾鲁河大坝出现溃口、阜外医院被积水围困、东四环有积水塌方、中原区一小区出现严重积水……每逢险情,都有一支无人机团队迅速起飞,即时监测地面险情信息,为地面救援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持。

  “20号一出现险情,接到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指令后,我们马上从郑州调用了无人机装备,从河南、山东调集最有经验的飞手奔赴郑州组成抢险团队。”郑州远度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大区总监王文卿介绍说,无人机会生成二维码,对整个后台指挥中心提供同步直播,为中心的现场指挥调度提供依据。无人机传回的视频、照片,也会对后期的灾难评估起到作用。

  “前不久大家在网上看到的云南野象群视频和直播,就是由我们为云南消防提供的无人机装备和培训支持。”王文卿说,随着暴雨北移,新乡等地正成为防汛重点,团队正在马不停蹄赶赴下一个“战场”。

  “方舟”快速救人,动力舟桥连通洪水“生命线”

  受强降雨影响,新乡市的卫河、共产主义渠等多条城市行洪排涝河道出现漫堤险情。连日来在紧急转移救援被洪水围困村庄的群众时,协调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中心(中国安能)的两台动力舟桥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被洪水淹没的前稻香村、后稻香村等附近,冲锋舟往来穿梭,救援人员沿途不断吹哨、呼喊,寻找被困群众,并将被困群众送上长动力舟桥,前往安全地带。每台动力舟桥长40米、宽8米,外型如同一艘水上“方舟”,可满载450人,按10.8公里/小时的速度实现快速水上机动。

  据了解,这两款应急动力舟桥是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水上救援装备之一,可实现快速架设浮桥和结合漕渡门桥,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浮式结构,保障大型装备和人员通行,有效解决涉水抢险难题。

  “海豚1号”来援,机器人成水面救生“神器”

  一个个红色的小精灵,如同海豚一般灵活游弋,寻找被困在积水中的待救人员。被救人员抓牢它们身上的把手和和绳索,就可以被带往安全地带或救生艇……21日凌晨,来自珠海云洲智能的118台“海豚1号”到达郑州,助力救援。

  “海豚1号”是一款可以远程遥控操控的智能化救援设备,是一种水面救生机器人。“以前水面救人,一般是抛救生圈或坐救生艇,要么救援距离受限,要么机动性不足。海豚1号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云洲智能的救援负责人介绍说,“海豚1号”的体积很小,长度只有1.15米,重量只有13公斤,可以很方便地携带,并抛掷到水面开展救援工作。

  此外,“海豚1号”的头部可以搭载摄像头,即时记录探查收集水面信息传输给救援方,再通过遥控方式精准找到遇险人员,最长遥控距离可达800米。别看它的个头小,却可以承重150公斤,能够同时拖拽3个成年人,以最高航度每秒4米的效率将落水人员迅速送往安全地带。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