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农业生产自救会——受灾农户的眉头舒展了

2021年07月28日00:19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阳

  “玉米在水里泡了三四天,还有救吗?”

  “花生的叶子发黄发蔫是咋回事?”

  “如果想补种,该种啥?”

  7月26日下午,在武陟县农业生产自救座谈会上,来自全县各乡镇的50余名种粮大户,问得急切。数十名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专家现场支招,答得用心。

  连日来,受连续强降雨和沁河上游来水影响,武陟全县80万亩玉米、花生、水稻、大豆等秋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西陶乡北东陶村村民王亚琳,头一年扩大承包土地1200亩,便遭遇罕见大暴雨。100亩玉米、200亩花生全被水淹了。“怎么才能救活这些庄稼呀?”王亚琳率先发问,黝黑的脸庞上眉头紧锁。

  “无论什么农作物,当务之急是排水。”省农科院玉米专家鲁晓民直面问题,玉米根系长时间浸水不仅会透根、烂根,还会引发细菌性病害。

  “没等天晴,我就下地排水,经过几天抢救,地里的确没水了,可眼瞅着玉米叶子一天天变卷。”北郭乡方陵村村民徐艳芳很着急,接过专家的话,追问。

  “虽无明水,但长期降雨造成田地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加上高温暴晒,引起地下水‘返渗’,根系无法‘呼吸’,很容易烂根而死。”鲁晓民补充道,要及时中耕、散墒,促进根系呼吸,增强根系恢复能力。

  “那花生呢?”三阳乡三阳村村民张小红抢过话筒,他今年种了17亩花生,因为地势高,田里积水不多,但花生叶子依然发黄、发蔫儿。

  “这应该是花生涝后脱肥早衰现象。要及时散墒、追肥,预防根部病虫害,适当加大杀菌剂用量,从叶下顺茎秆喷施,让药液直达根部。”省农科院花生专家臧秀旺说。

  现场讨论气氛十分热烈。而三阳乡大聂村的一位种粮大户几次欲言又止。最后,他终于站起来,拿着话筒的手微颤:“如果地块已经绝收了,我该咋办?”

  说完,在座的农户们面面相觑。武陟县沁河滩区5万亩农田几乎全部绝收。

  “趁着晴天抓紧排水、消杀土地,建议加茬种秋黄瓜、秋葫芦、早熟大白菜等,选择强雌性系、抗病性强、耐热品种。”河南农大蔬菜专家刘珂珂说,速生类蔬菜生长周期只需50天左右,确保10月5日种冬小麦之前收获完毕。

  此时,平时不怎么写字的农户们纷纷在本上记下“金点子”。看着歪歪扭扭的字迹,王亚琳的眉头渐渐舒展。

  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争取绝收变丰收。“在尊重种植、市场规律和种植户意愿的前提下,统一组织到山东寿光学习蔬菜种植方法,拓宽销售渠道。”会上,县委副书记胡欣华说:“不仅要保障农户种得好,还要考虑将来卖得出、卖得上价。”

  “关键时候还得靠政府啊,我准备跟着去寿光好好学学。”会后,王亚琳终于露出腼腆的笑容。

编辑:张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