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重建 科协聚力】系列报道之五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特邀顾问王复明:指导郑州等地道路灾后安全“大体检”

2021年08月02日19:15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电话铃声响起,催促着正在回复微信的王复明院士。这几天,他已经记不清回了多少个电话和消息。

  7月30日,记者见到基础设施检测与修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特邀顾问王复明时,他正忙于协调前来支持郑州市道路检测的众多“工程医院”志愿队伍,指导大家对郑州道路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

  一场极端暴雨,对郑州等地市政、交通、水利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损害。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的统计数字,截至7月26日,郑州市内路面已发现可见塌陷2057处。

  是否还有尚未发现的地下安全隐患?郑州约有长达2500公里的道路需要进行排查和快速处治,任务十分艰巨。为此,王复明通过“工程医院”平台向国内有关单位发出倡议,希望能组织志愿检测队伍支援郑州。

  “倡议发出后,响应的热烈程度完全出乎我们意料,短短几天,一大批有担当、有实力的单位已经组织好志愿检测队,飞速驰援河南。”王复明对此十分感动。

  据他介绍,截至7月28日,已有中国中铁、中国电建、中国水电、河南水利勘测院等省内外13家单位,组织了31支志愿队伍来郑。其中道路检测队12支、管道检测队6支、桥梁及隧道检测队7支、水库及堤防检测队6支。

  一场暴雨为何能给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带来如此严重的损坏?“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城市地下设施维护重视不够。”面对记者的询问,王复明解释,地下管网等地下设施是城市的“生命线”,但又是隐蔽工程,其安全运维普遍受到忽视。

  很多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存在“先天不足”,运行维护又“后天失养”,老旧的管道发生渗漏、腐蚀、开裂、沉降后,如果得不到及时处治,日积月累,渗漏水的淘蚀就会造成管道周围土体松散、脱空,“由里及表”逐渐发展,最后“积病成险”,一旦遭遇暴雨,就容易导致道路塌陷事件发生。

  “工程设施与人类似,人有‘生老病死’,工程设施也有‘生老病险’。因此,工程设施需要体检、需要养护,有‘病’要及时诊治,有险要尽快排除。”王复明说,一直以来,地下设施的检测修复技术发展缓慢,人才培养严重不足,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亟待破解的“瓶颈”问题。基于从事基础设施检测修复和应急抢险几十年的实践,他逐步萌生了给基础设施搭建“工程医院”平台的想法。

  2017年11月,王复明创建的国内外第一个“工程医院”在郑州成立。通过这一极具原创性的创新平台,收集了国内基础设施病害的各种“疑难杂症”案例,汇聚了大批行业内的高端专家和专业团队,为基础设施病害检测诊断与修复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产品及人才支撑,仅仅三年多时间,就在国内迅速扩大到了50多家分院。

  在这次水灾救援中,“工程医院”展现出强大的行业影响力,倡议发出后一呼百应,汇聚了一支实力强劲的专业救援力量。王复明表示,这对于探索形成“工程医院”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维护功能和模式,是一次难得的“实战”考验。

  “当务之急,是让这支力量积极参与到对郑州等地道路设施的全面排查中去,来一次大体检,把多年积累的尚未出现坍塌的地下隐患尽快处治,防止道路塌陷伤人事故。”王复明说。

  汇聚力量办大事,集中优势办好事。下一步,“工程医院”还将针对水利、交通及人防工程管理部门的需求,组织更多的志愿单位和专家,对我省各地灾区的地铁、隧道、公路、桥梁、堤坝、水库进行排查,根据轻重缓急制定“对症施治”方案,供政府决策实施,尽快消除安全隐患。

  “有各级政府的坚强支持,有志愿检测队的情怀担当,我们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完成郑州等地基础设施‘疑难急险’隐患排查,让百姓放心、安心。”作为一名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王复明院士的语声坚定,信心满满。 ( 尹江勇 方吉 葛泰宇)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