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科副主任医师韩森宁
2021年8月7日
当知道我们医院南院区要接收来自岐伯山医院的新冠肺炎感染者,需要派出医护人员进驻时,我第一时间找到科室主任报了名。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不能落后。
8月6日7时,我和同事们一起进入到院区,为接收即将转运过来的病人做最后的准备。调适系统、布置病房、准备各种护理用品,每个环节、每个角落都不能落下。
下午6时开始,病人陆续转运过来。虽然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但我毕竟是第一次进入隔离病区、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新冠肺炎病人,心里难免紧张。好在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给我们培训,我也就安心了很多。
病区病人病情较轻,大家情绪也都比较稳定,但有一个患者让我印象很深。那是一位50多岁的男子,从国外辗转回到河南,想赶紧回家探亲,但因为感染病毒一直在隔离、治疗,在医院住了快一个月,心里特别着急。
我能理解他急于见到亲人的心情,跟他讲了几个病人好转的例子,让他放松心情。这个时候,不仅要治病,更要治“心”。
出了病区休息时,大家都会手机不离手,时刻关注十几个患者群里的动静。一个病区为什么会有十几个患者群?因为考虑到病人情况特殊,一个群里只有一个患者,却有20多个医护人员,随时有人来解决大事小情。有的患者需要刮胡刀、指甲剪,这些东西医院也没有,主任就从家里带来;或者需要打水了、想吃点什么,患者都会跟我们说;还有的患者心情不好也会在群里发发牢骚,我们就轮番上阵去劝他。他们家人都不在身边,我们就是最亲近的人了。
在病区,大家并肩作战,身边的同事也给了我很多感动。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孩子才1岁多,还生着病,但她还是毅然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每次看到她跟孩子视频时强忍泪水的样子,特别让人心疼。
虽然很辛苦,却很值得。我们有信心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疫情尽快过去,让更多人尽快跟亲人团聚。(河南日报记者 曹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