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台医废应急处置车在郑州市航空港医院“上岗”。
□文/图本报记者赵一帆
穿梭于医院各个科室,用小推车收走装满医疗废物的黄色塑料袋,在医废暂存间等待集中处置中心的清运车辆——这些日常工作,对于保洁员李阿姨来说驾轻就熟。
不过,自从郑州市航空港医院承担起全省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的集中收治工作后,这里的医疗垃圾日产生量从几百公斤迅速攀升到2吨,处置压力骤增。“这些医废都是高感染性垃圾,每多一个处置环节,就增加一分风险。”该院后勤管理人员说。
好消息是,8月11日,由省生态环境厅提供的全省首辆医废应急处置车在航空港医院正式“上岗”,医废不再需要经历漫长的转运,而是在医院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置。
8月12日,在航空港医院西北角的一片空地上,记者见到了这台设备——一辆六轮半挂车上,驮着一个两米多高的白色长方形箱子,箱壁一侧有显示屏和触控按钮,远看,就像一辆房车。
“它的日处置能力为5吨,处置过的医废可直接按照生活垃圾处理。”河南利盈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中魁向记者介绍。
“这是我省首次采用医废就地处置。”省生态环境厅固废中心主任郭春霞说,就地处置对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意义重大,不但能够阻断疫情传播的多个环节,还减轻了医废集中处置场的防疫压力。
应急处置车“上岗”以后,李阿姨的工作量也减轻了不少。“只要把打包好的医废送到接收点,打个电话,就会有两个小伙子来接走。”李阿姨说。这两个小伙子就是梁西涛和杨腾飞,负责应急处置车的设备操作。
来到这里,他们要经历漫长枯燥的两点一线生活——把医废从接收点运到处置车的自动升降台上,点击按钮,医废就自动倒入处置仓,几十分钟后,处置完毕的废渣从车头的管道排出,他们再把废渣打包。
“上午下午各有一次统一处置,其他时候也要保证随叫随到。”最“难熬”的是,还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
借着午饭时间,梁西涛给远在商丘的妻子和女儿打了个视频电话。再过一个多月,他的第二个宝宝就要出生,不能陪在妻子身边,梁西涛很是愧疚。
而杨腾飞到现在还没跟家人通过视频。“一直在忙,几个电话都没接到,我闲下来时家人又午休了,只能发微信报个平安。”
不过,他们心中没有丝毫抱怨。“既然选择来,就不怕吃苦。德尔塔毒株虽然凶猛,但政府防控有力,我有信心赶在宝宝出生前回家。”梁西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