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治污 筑牢绿色防线丨淅川: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水质

2021年08月18日07:13

来源:大河网

  开栏的话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基础。

  今日起,本报开设“重拳治污筑牢绿色防线”专栏,持续推出反映我省各地各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污染防治攻坚动态、环保一线典型人物事迹等,以期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河南日报记者孟向东 河南日报通讯员 申东杨振辉

  秋日的丹江口水库,群山环抱,碧波万顷。

  “水质清澈透明,甘甜可口!”8月17日,淅川县香花镇宋岗码头,山东游客张先生一边欣赏湖光山色,一边对“纯天然”“无污染”的丹江水赞赏有加。

  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保障水质安全,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当时漫山遍野都是小柴鸡,喂食喂水全部自动化。”回想起当年的场景,武建刚的眼角不由湿润了起来。沿着老武的视线望去,如果不是他介绍,很难想象现在郁郁葱葱的山林,曾是一个投资260多万元的自动化养鸡场。

  为保证水质安全,淅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丹江。从2012年起,淅川县关停了38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取缔了600多家规模养殖场和5万多个养鱼网箱,老武的养鸡场就在其中。

  除了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严格的环境监察制度,也是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的重要手段。“我们在五大主要河流和丹江口水库建成了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水质全天候自动监测;出动环境监察人员,对库区周围的生态违法行为进行常态化严厉打击。”南阳市生态环境局淅川分局副局长张廷才介绍,淅川以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渠首生态环境整治行动为抓手,完成了丹江摩减等20余家工业点源治理任务,全县建成了12个垃圾处理场、14个污水处理厂和300余套治污设施。

  目前,淅川全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已达100%,连续6年获评南阳市环境保护责任目标优秀单位,2020年更是在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一。

  8月17日清晨,天刚泛出鱼肚白,在位于丹江口水库旁的淅川县香花镇环湖村,方兴江正手拿火钳和编织袋,沿着岸边一路捡拾垃圾。

  方兴江是环湖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这里的村级河长。“其实有点‘多此一举’,现在我经常空手而归。”方兴江提起手中的编织袋,笑着对记者说。

  但在过去,方兴江却经常“满载而归”。除了村民的生活垃圾,环湖村还是垂钓爱好者的乐园,“人一多,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垃圾,最多时,一年清理垃圾的费用得1万多元。钱倒是小事,可水质就这样坏了啊!”方兴江说。

  2020年4月,为了使水质保护步入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淅川县成立库区综合执法大队,将交通海事、环保、林业等7个职能部门的执法权委托给库区综合执法大队,在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及库区周边海拔172米以下近水域,对144个事项开展综合执法行动,实现了巡查执法常态化、全覆盖。

  除了加强库区范围的综合执法,淅川同时加强与邻省县区的密切合作,开展豫鄂陕三省毗邻县市联合执法;探索“河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创新运用“互联网+护水”模式,整合“四网络两平台”保水监控网络,在主要入库河流和跨渠桥梁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500多个,对入库五大河流、库区周边等重点部位实施24小时实时监控,还组建了2900余人的公益护水员队伍,实现了水面陆地立体化、全覆盖监管。

  丹江口水库最新一期监测结果显示:109项全因子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Ⅱ类标准,其中常规项目95%以上符合Ⅰ类标准,特定项目100%符合水源地水质标准,水质稳定达标且持续向好。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