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西藏情缘

2021年08月21日08:52

来源:学习小组

  8月19日,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在拉萨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贺匾上题词:“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

  习近平对西藏有着深切牵挂,对西藏工作有着深入思考。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就因福建对口援助任务来到西藏。此后,习近平又分别在2011年、2021年两次赴西藏考察调研。

  小组梳理习近平心系西藏、情系西藏的部分故事,跟各位组员分享。

  2021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图为22日下午,习近平在布达拉宫广场考察时,向游客和当地群众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一

  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率福建第二批援藏干部进藏。

  这次西藏之行,习近平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有个地方大家都劝习近平别去,他却提出一定要去。这个地方就是朗县。朗县自然条件恶劣,路途异常艰险,大部分路段紧挨雅鲁藏布江,车窗外就是万丈深渊,看一眼都会觉得头晕目眩;路面极窄,很多路段窄到没办法交会车。当年,一位副县长全家连人带车掉到江里,无一生还,酿成悲剧。

  工作人员劝说:“习书记,去朗县的路很危险,建议您不要去。”但习近平坚定地说:“谁都可以不去,但我必须去。”于是,他带着几个人赶往朗县。好在一路有惊无险,车队顺利驶入县城。在朗县,习近平首先到援藏干部住的地方看望他们,关心询问大家的生活情况,包括如何做饭、如何与家人联系等细节问题。

  每到一个对口援建单位,习近平都认真听取即将离任的第一批援藏干部汇报,并和当地党政负责人座谈。他还抓紧一切空隙时间,深入实地进行考察调研。工作人员回忆:“习近平比谁都辛苦。”

  援藏干部由省委副书记陪送进藏,规格非常高。习近平对援藏工作的重视,给当地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话更让西藏干部群众暖心:“林芝地区的事,就是我们省的事”“要派最优秀的干部来,好中选优”“不要把当官作为目标,要把做事、做好事作为方向”。

  十八大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西藏的支援力度。20多年过去,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登上雪域高原。拉萨市的“北京路”,山南市的“湖南路”,日喀则市的“山东路”……西藏汇集了全国的挂念。

  今年7月,习近平在西藏考察期间,见到晒成古铜色的援藏干部们,十分动情地说:“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

  2021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图为21日下午,习近平在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同村民达瓦坚参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聊家常。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二

  林芝市巴吉村,一个坐落在尼洋河畔的普通村庄,习近平曾两次来到这里。

  解放前,巴吉村的3家农奴主剥削、压迫着100多户农奴,一不高兴就辱骂、吊打、刀砍……村支书大龙的父亲被农奴主打瞎一只眼睛,女村民江雅拉孟的父亲被农奴主剁掉一只手掌。

  改革开放后,巴吉村逐渐富裕起来。1998年,巴吉新村全面建成。同年,习近平来到这里调研。在巴吉村,习近平和村民促膝谈心,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藏语,有的说汉语,村主任在一边忙不迭地翻译。当了解到巴吉村1997年人均收入逾2000元时,习近平十分高兴地说:“希望你们继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村民没想到的是,2011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再次来到巴吉村。跟13年前一样,习近平走进村民家中,参观村民的粮仓、厨房,亲手点燃沼气灶,了解农村沼气使用情况;在主人的藏式客厅里,喝着酥油茶,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亲切交谈……10多年的变迁,习近平看在眼里,他嘱咐村里的党员干部:“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增加收入,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

  百姓日子过得怎么样,是习近平不变的牵挂。

  1998年,从西藏回到福建后,习近平持续关注援藏工作。一次,工作人员拟定几个项目请他批准,他见到有些华而不实,就说:“你们要拿出几个能改善和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项目来,其他的不要讲太多。你首先告诉我,如何改善老百姓的卫生条件、住宿条件,如何把放牧区和居住区分开来,让老百姓有个很好的生活环境。”

  今年7月,习近平再次来到雪域高原。在林芝嘎拉村,达瓦坚参告诉总书记,这些年他们家靠着跑运输、桃花节分红、种植养殖等,去年全家收入超过30万元。习近平听了十分高兴,他指出,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

  2019年底,西藏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62万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今的西藏,县乡村全部通公路,主电网覆盖所有县城和主要乡镇,建制村通光纤率达到99%,边境小康村全部建成……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生动讲述西藏的改变:“许多农牧民群众生活实现了从水桶到水管、从油灯到电灯、从土路到柏油路的进步。”

  2021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图为22日上午,习近平乘坐专列实地察看拉林铁路沿线建设情况,深入研究有关问题。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三

  从一穷二白到摆脱贫困,再到走向富裕,离不开神奇的“天路”。

  西藏地质条件复杂,高寒缺氧,被形容是“只有藏地雄鹰才能飞过的地方”。解放前,西藏没有一条能走汽车的路,更谈不上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川藏公路修通;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习近平十分关心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对第二条进藏“天路”——川藏铁路,他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等场合多次进行部署,多次对推进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今年7月22日,习近平来到川藏铁路的重要枢纽站——林芝火车站。他鼓励铁路建设人员:“‘两路’精神要继续弘扬,敢打敢拼,一段一段拿下来。要做就做好。”

  火车上,习近平召集相关同志,继续深入研究铁路规划问题。他语重心长地说:“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

  作为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拉林铁路今年6月25日建成开通。23年前,从拉萨贡嘎机场到林芝八一镇,习近平乘车走了整整一天。“当时的路况非常险,还好没有遇到滑坡,窄的地方横着两根木头,我们下来搬。福建派去援藏的,到墨脱那都是骑着马进去的。”习近平回忆说。

  今年到西藏考察,习近平乘坐复兴号,从林芝到拉萨用时缩减为3个多小时。

  从整整一天到3个小时,这背后是西藏70年的沧桑巨变。

  文/鹤鸣、钟祺

  编辑/九段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时报等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