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安艳鸽)注重分类制策、优化培养模式、健全评价机制……近日,河南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河南省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环境更加优化,医教协同育人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人才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原的建设需要。
注重分类制策
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落实
《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医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点规划,建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位授权点,重点培育河南紧缺的学位授权点;建立健全研究生招生计划调节机制,扩大中医药及相关学科研究生招生规模;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发展中医药学科专业。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成10个左右国家级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点。要强化中医药学科专业建设,夯实中医药类专业主体地位,调整优化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布局,集中优势资源做强做大中医药主干专业;要大力发展中医药职业教育,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落实,促进书证融合,培养中医药复合型人才。要健全中医药毕业后教育体系,具有中医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应按照规定接受符合条件的师承教育继承人和毕业后教育途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中医专业学位,确保学位授予质量等。
优化培养模式
试点探索中医学九年制人才培养
《实施方案》指出,要探索招生方式改革,积极采取措施吸引优质生源报考中医学类专业,提高生源质量,自2021年起,原则上停止中职中医专业招生;积极探索临床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工作;积极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本科医学生规模;全面开展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支持博士授权高校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中医药类博士学位工作。试点探索中医学九年制人才培养等。
《实施方案》明确,要推进中医药课程教材体系改革,2021级起,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增加课程学时;提高中医学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开展中医药经典等级考试,增设中医疫病相关课程,建设一批中医药类精品课程等,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本科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采取导师制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模式,遴选师承导师,增加学生跟师时间,巩固临床能力,推进中医药师承教育。
《实施方案》提出,要探索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少而精、高层次、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鼓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攻读更高层次的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必须达到中医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健全评价机制
动态管理承担中医药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和医疗卫生机构
《实施方案》明确,要强化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河南省中医药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实施卓越中医药师资培训计划,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在举办中医药教育高校中的比例,鼓励附属医院临床带教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书。
《实施方案》提出,要构建中医药教育质量评价,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专业认证结果、医德医风建设等作为高校和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绩效考核以及院校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预警和退出机制,对承担中医药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完善学业考评制度和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实施方案》还指出,要强化政策保障,建立中医药教育与中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的供需平衡机制,将教育改革纳入省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重点评价内容。支持有关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推动培训基地、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等建设。对中医药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好的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在人才引进、评奖激励、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有关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相关工作纳入发展规划,并与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联动,强化政策宣传和人才培养,增强中医药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