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果烈士的遗物会说话,它们会述说怎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近四位英烈的家人和战友,倾听他们讲述英雄遗物的故事,拨开时间迷雾、战场硝烟,睹遗物、忆先烈、追往昔,感受红色传承,见证烈士初心。
□河南日报记者周晓荷本报通讯员刘宸源
一件迷彩防弹衣、一顶蓝色头盔,静静地躺在第83集团军某旅旅史馆。
9月29日,烈士纪念日前一天,该旅“杨根思连”四级军士长李代兵又一次来到这里,他望着牺牲战友的遗物,心绪难平:“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防弹衣和头盔的主人,分别是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战士李磊、杨树朋。
时间回到2016年7月10日,南苏丹政府军和反政府军在1号难民营外激烈交火。18时39分,中国维和步兵营在该难民营执行警戒封控任务时,一枚火箭弹击中正在4号哨位附近的105号步战车,下士李磊和四级军士长杨树朋的生命,就这样永远定格在了遥远的南苏丹。
杨树朋当兵15年,是有着11年党龄的党员,牺牲前他已经在子弹密集的生死线上连续奋战了十几个小时。在被急救期间,他还用微弱的声音问医生:“其他人伤得怎么样,我的战友还好吗?”
李磊牺牲前两天刚刚过了22岁的生日。“假如有一天我走了,你们不要想起我,这些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自己无悔。”这是李磊写在维和日记中的一段话。
在异国他乡,有许多李磊、杨树朋这样的“蓝盔勇士”,用生命守护着和平,展现着大国军人的血性担当。“他们用生命诠释了老连长‘三个不相信’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杨根思连”第31任连长仇安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