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为大型社区精准提供法律服务

2021年09月30日08:20

来源:法治日报

  共建共享为大型社区精准提供法律服务

  □ 本报见习记者 孙天骄

  □ 本报记者   文丽娟

  大型乃至超大型社区正在不断出现,由于人口密集、外来人口多、结构复杂,矛盾纠纷多发,法律服务需求旺盛,对公共法律服务的供给提出了重大挑战。《法治日报》记者近期采访贵州省贵阳市花果园、北京市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以及天津市西青区四季花城发现,目前大型社区公共法律服务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经费有限、人手和法律资源不足、一些工作人员法律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成为制约公共法律服务长足发展的关键。

  未来应该如何发力推动大型社区公共法律服务,满足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更高要求?记者为此采访了湘潭大学党委副书记廖永安,他曾参与过多个公共法律服务项目。

  廖永安调研发现,一些地区的大型社区在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过程中,面临资源供需不平衡,社会主体参与程度较低的问题。大型社区在区位上一般处于城郊接合部,地理位置较为偏远,配套的设施建设与管理体制并不成熟,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所分配到的服务资源整体不足,这与社区居民对高质量、便捷性、均等化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相比,不匹配,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此外,公共法律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供给的匹配度不高是另一大问题。在廖永安看来,一些大型社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体系还不完备,所提供的法律服务形式较为单一,覆盖面较窄,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在服务供需方面,一些大型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的需求导向不明,缺乏对公众服务需求的清晰认知以及与需求方之间的良性互动,容易出现服务供给不匹配的问题,难以真正做到解民之所需。

  针对这些客观困难,廖永安建议,以资源整合为统筹,打造共建共享的服务格局。大型社区的矛盾纠纷多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比较复杂,治理难度比较大。必须有效整合基层社区治理的各类资源,发挥党建引领与政府主导作用,明确政府各服务部门的具体职能,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同时大力引导与政策支持具有法律服务职能的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加快整合律师、公证、调解、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凝聚多方主体的治理合力。

  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实现精准化法律服务供给。对准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从供给侧调整、优化公共法律服务的具体内容、方式以及服务领域,通过摸底调查、大数据研判分析等手段,实现服务供需双方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的精准度与匹配度。

  以平台建设为依托,推动服务平台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中心城区的优质公共法律服务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根据“应驻尽驻”的原则在大型社区进行平台设点,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业务指导、人才借调等方式,提升基层社区平台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同时,以网络平台建设为统摄,积极拓展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移动端服务的新形式,加强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嵌入运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线下线上一体化发展。

  以数据互通为支点,加强数据信息挖掘利用。通过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推动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统一信息技术标准,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互享。同时,加强大数据的分析研判,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运行全貌进行准确把脉,从而辅助科学的管理和决策,调整服务工作重心,灵活调配各项节点资源,促进公共法律服务的精准化、普惠化和智慧化。

  以服务创新为驱动,延伸公共法律服务链条。利用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积极探索纠纷事前预警与风险防控、后续追踪与服务延伸等创新机制,为公众提供更完备的法律服务。

  以机制保障为后盾,激活公共法律服务市场。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进行统筹保障,并通过专项补贴等方式对参与机构与人员进行激励,吸引优秀法律人才与组织加入公共法律服务队伍,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当地的公共法律服务市场。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