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科
电影《长津湖》上映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热度。截至10月4日21时35分,总票房正式突破20亿,已打破12项影史纪录。动人的故事,鲜活的人物,震撼的场面,《长津湖》穿越时空而来,把71年前冰天雪地中那场极其伟大悲壮的硬仗,呈现在当代观众面前。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举国同庆第72个国庆节之际,电影上映对于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感悟家国情怀,激励一代人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有着多重意义。
冰雪埋忠骨,历史有温度。当年志愿军战士们挨饿受冻,用生命换取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才有了如今中华儿女的美好生活。电影放映过程中,有句对白让人印象深刻,“这场仗我们不打,就得我们的后代来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笔者留意到,许多人看到这一幕时表情肃穆,周围不少女观众在悄悄抹眼泪,这是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的敌军,其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永远值得铭记。
导演陈凯歌在《人民日报》撰文谈创作体验时写道,写戏先写人,只有把人物写好,戏才能有底气。电影创作班底经过大量的细节考证,将志愿军形象高度还原,他们一个个或爽朗,或豪放,或冷静,或机智,笑口常开,勇敢善良,让我们记住了可爱可敬的七连战士。
据媒体报道,云南昆明的迟女士看完电影后找来土豆煮熟冻在冰箱,想体验英雄们在零下40度的天气下啃冻土豆的艰苦。迟女士表示,根本咬不动,吃了第一口就觉得很心酸,特别想哭,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战士们奋斗来的。这份共情弥足珍贵,生活在物质富足年代的人,难以体验战士们当年面临的生死考验。而这样主动的尝试,哪怕只有一次,就会加深对生活、对那场伟大战争的理解。
战争从未离我们远去。笔者由此想到了河南籍边防战士肖思远、王焯冉,他们牺牲时,正值大好年华。一条网友评论这样写道:“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这些身强体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令人欣慰的是,英烈的精神在延续,今年春季征兵,在肖思远的母校河南农业职业学院,30名大学生穿上军装。今年以来,到延津县烈士陵园祭奠、缅怀肖思远的群众,已超过4万人次。
繁华盛世,是对那些保家卫国的英烈们最好的回报。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决不能忘记那些最可爱的人。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奋发作为,同样是对英烈们最好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