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共同的家园》央视10月8日至10日播出 共画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

2021年10月09日16:05

来源:央视财经

  很少有人知道,在北京南海子公园,深藏一座独特的墓地——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它以直击人心的方式,讲述生物生存和毁灭的故事。

  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这样记载,人类生物量占地球总生物量的0.01%,却造成83%的野生哺乳动物和50%的植物灭绝。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被称为人类自我救赎的“地球峰会”,中国代表团和150多个国家共同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

  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将在我国昆明召开。此次大会将总结国际社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谋划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蓝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大会召开前夕,将重磅推出3集纪录片《共同的家园》,节目于10月8日至10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上22:30重磅推出,央视新闻频道、财经频道、中文国际频道次日重播。

  野生稻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为什么它必须被保护?大熊猫被降级,从“濒危”降为“易危”,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凑齐中国三大麋鹿群体?为什么要把世界仅存的唯一的野生马种普氏野马从国外引进回它曾经的家乡?《共同的家园》纪录片不仅生动讲述中国致力生物多样保护,延续生命美丽、守护人类梦想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自然界有趣现象和科普知识值得观众去探究、去品味。

  人类种植水稻,来源于15000年前对野生稻的驯化。但是,随着人类耕作区域不断扩张,野生稻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自然居群急剧减少,面临灭绝危险。野生稻虽然对人类来说没有食用价值,但是由于它在荒野里自由生长,恰恰能孕育出复杂多样的基因,这让野生稻拥有了改良种植水稻的超凡能力!因此对野生稻的保护刻不容缓。

  在我国有这样一个研究小组,为定位出全国所有野生稻居群的精准信息,20多年来一直在野外追寻。在湖南茶陵,这片人类曾最种植水稻的土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庆文带领团队找到了一大片野生稻生长地。为使野生稻的基因不受种植水稻串粉影响,需要在野生稻周围规划出一片安全区域,也就是说在野生稻100米范围之内,不允许种植水稻。这无疑会影响到以种植水稻为生的当地人的利益,因此需要当地政府的规划和农民的配合。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之一的中国,对原生环境的保护不仅体现在一部部法律的顶层设计中,也体现在科研人员、各级干部和普通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中。湖南茶陵人民退让出延续千年耕种的土地,拉起围栏,竖起警示,为水稻和人类的下一次互动留足了想象空间。

  《共同的家园》三集共90分钟的纪录片,不仅讲述了野生稻原生境保护、长江禁渔、麋鹿野化放养、种质基因库等人类守护生物多样性不懈努力的故事,还讲述了三江源高原狼、太行山华北豹、云南亚洲象、崇明岛东滩候鸟等人与动物相伴共利的故事,阐释我国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和谐并进的特色发展道路。纪录片客观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步入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环境保护贡献,推广中国生态治理经验,传播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央视财经记者 文新宇)

  来源:央视财经


相关推荐

全文:

 ·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白皮书解读:

 · 白皮书:中国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

 · 白皮书: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 白皮书:中国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最高检发布典型案例:

 · 最高检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 最高检就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答问

 · 最高检:不断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 COP15|TNC:积极行动,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

 ·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强有力支持者和贡献者——访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

 · COP15为生物多样性关键十年规划蓝图——访保护国际基金会高级副总裁詹姆斯·罗斯



编辑:刘晓明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