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在训练基地欢乐度国庆。河南日报记者 王向前 摄
河南日报记者 王向前
荥阳市高村乡7岁半的贾可馨,这个国庆节开了眼界,小脑袋瓜里装进去一把古人的“伞”,“好看得很”。
听孩子这么描述国庆节见闻,陈建鹏哈哈笑了起来,纠正说那不是伞,是她参观时看到的农艺社墙上挂的一件古人穿戴的蓑衣作品,或许是因为孩子们第一次见到,由于带着好奇留下了深刻印象。
见识有多广,知识就可能有多厚!陈建鹏还是很满意这些孩子假期表现的,觉得没有白带他们一起欢度国庆,打算今后要组织更多的参访活动,带孩子们开阔视野。
这些孩子全部来自荥阳市乡下,属于留守儿童。在这个国庆节到来时,社工陈建鹏和当地民政部门携手,组织了不到50人的留守儿童团队,一起到荥阳市附近一家训练基地过节。
活动之前,团队里很多孩子的活动范围是家门口,没法到更远的地方。贾可馨的奶奶介绍,孙女刚上小学二年级,父母在杭州打工,没紧急事的话春节才回来,孙女跟着自己生活,虽说到了国庆节这么好的日子,但没能力带孩子出去看看,幸亏有社工来组织活动,让孙女有了一个开心的国庆。
“这次参加活动的孩子,都面临类似的状况,我们希望他们的童年有美好记忆。”陈建鹏说。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人力资源输出大省,这就意味着我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处长李经宇介绍,河南现有农村留守儿童57万多人,困境儿童51万多人,对他们给予福利保障和关爱保护责任重大。
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深入组织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百场宣讲进工地”“政策宣讲进村(居)”等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活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参与关爱服务。
“在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我省儿童保障和关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孩子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李经宇说。
陈建鹏是河南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障队伍里的一员,日常工作主要围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进行。几百里外的汝州市洗耳河街道十里村党支部委员王向品则以“妈妈”的身份,参与着这项工作。
王向品担任村儿童主任5年多,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认知更深。“许多孩子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不回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长期见不到父母,缺失关爱,大多不爱说话、不自信,没有胆量。”
但爱能改变孩子的性格。
今年9岁的小妮,兄妹3人,都随着奶奶生活,父亲、母亲和爷爷在浙江打工,只有春节才回来和家人团聚。王向品开始关注小妮是在2017年,“第一次见到小妮时,孩子很怯生,见到生人就赶紧躲起来。”从此,她对小妮就多了一份关爱,常到小妮家去看看有啥困难没有,小妮也很懂事,放学回家会帮着奶奶扫扫地。慢慢地和小妮熟了,孩子有啥话就想给她说说,如今在学校活泼多了,也爱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了。
王向品成了小妮的“妈妈”,更总结出一套关爱经验:要想让留守孩子自信成长,就得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让缺位的关爱得到弥补。
李经宇说,目前,全省建有村级儿童之家7000多个,拥有一支乡镇儿童督导员2500多名、村(居)儿童主任5万多名的基层儿童关爱保障队伍。
因为在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今年,我省有一批社会工作者、儿童主任受到民政部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