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恒站在河边,回忆当时被洪水冲走情景。
被洪水冲走10个小时后,7月21日早上杨旭恒(左一)成功靠岸,这是被营救后的情景。受访者供图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吕高见文图
时隔俩月有余,站在洪水肆虐的地方,新密市双洎河仍满目疮痍,桥梁冲塌,河堤被冲毁。如今虽经过恢复重建,但村民家房屋被水泡过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7月20日当天,新密遭遇特大暴雨,多处出现群众被困险情。危难之中见真情,身为民警的他和战友一起连续转移、营救群众51人,自己却不慎被洪水冲走3公里。万幸的是,漂流10个小时后终获救。
从救人到自救,再到救人,新密市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副所长(现任新密市公安局副局长),杨旭恒被称为“警界传奇”。他是如何炼成的?到底什么力量让他舍命救人?近期,记者利用近一周时间深入杨旭恒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调查走访寻找答案。
重走被水淹之路,村民满眼都是感激
9月中旬,记者赶到了杨旭恒当时被洪水冲走的地方实地进行走访,河道内的水已经见底,露出高低不平的石头,往日浑浊的河水也已变得清澈,自西向东缓缓流淌。
沿着河道走访,部分已恢复灾后重建,被冲垮的桥面也重新浇筑了混凝土,能够保持正常通行。
在河边一栋两层高村委会废弃的楼房中,记者看到,墙体上被水泡的痕迹有一人多高,仍然清晰可见。
“当时多亏了杨旭恒警官他们,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说起当时情景,今年75岁的五组村民程女士感慨万千。她告诉记者,7月20日下午,村里的水到腰深,情况十分危急,感到后怕时候,民警赶来了。
村民王飞翔回忆,洪水来临时,几个民警抬着老人,派出所挨家挨户去家里查看,帮助转移群众。包村民警,群众有诉求,他们都会力所能及去帮助。
城关镇派出所副所长谢言文也是参与救援的其中一名民警,他说,当时转移到西瓦店小学的群众,大概六七百人。
对于一些身体残疾的村民,民警就把他们背了出去。在杨旭恒失踪瞬间,水很大,无法施救,谢言文眼看着警车闪着警灯,往东侧漂,却无能为力。
对丈夫舍身救人不意外,但感到后怕
“作为妻子,我还是很担心丈夫的。”9月14日下午,回忆事发情景,杨旭恒的妻子张丹平几次哽咽。对丈夫舍身救人不意外,但感到后怕。在家里丈夫是比较细心的一个人,经常在工作,上下班不固定。
得知丈夫被洪水冲走消息,还是在新闻上看到的,视频看了几十遍,看一遍哭一遍。她知道丈夫会游泳,不会有事,但心一直悬着,没底。
在医院看见丈夫那天,整个人都蒙了,不知道会那么危险,也是最疲惫的一次。丈夫静静地躺着,脚在外面露着,每个脚指头上都有划伤,深的,浅的。丈夫一直在安慰她,没事,要瞒着父母。
“如果爸爸被洪水冲走了,你就没有爸爸了。”张丹平给孩子说,孩子就忍不住哭,不敢让老人看到。
万一丈夫失踪找不到了,真不知道以后该咋办,“虽然说现在人安全了,对我来说还是不敢想象的。”
“丈夫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稳重,踏实。工作性质忙。”张丹平坦言,偶尔也会埋怨丈夫,不顾家。“孩子常说,我要当群众,因为爸爸说,他说服务群众,会保护群众。”现在丈夫睡觉经常会说梦话,梦中喊“抓人”,是把警察职责铭刻在了心上。
一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受灾群众
“跟闯关似的,不知道那4座桥是怎样过来的。”杨旭恒说,真的不敢想象,当时雨下得非常大,有一丝恐慌感,但是想得更多还是坚信自己要活下来。
杨旭恒成功上岸后,拿着借来的手机伸到窗户外面,寻找信号,手机信号断断续续,最终报警成功。
7月29日,顶端新闻·大河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了“寻找暴雨中的凡人英雄”活动,杨旭恒荣登凡人英雄榜,并获奖金1万元。杨旭恒将所获得的这笔奖金,全部捐给了当地受灾群众。
一名纪检干部这样评价杨旭恒,他为人坦诚,胸怀坦荡,生活朴实。10年以来,没有任何负面投诉。
新密市公安局局长姬勇斌回忆当时情景这样形容,城关镇灾情最严重,水很大,雨下得更大,铲车都过不去,其他车辆可想而知。此外,一旦泄洪,群众生命就会出现危险。
“往下游寻找,通知下游的人员找,要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展开救援。”姬勇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得知杨旭恒失踪的消息后,心情很复杂,开完会已经凌晨两点多,后续基本没有睡觉。
咱们的同志找到了,还活着。杨旭恒凭着顽强的意志,过硬的技术获救后,大家当时心情特别激动。杨旭恒事迹对新密公安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下一步会掀起向杨旭恒同志学习高潮,为新密平安保驾护航。
“心中装着人民,脚下充满力量。”姬勇斌告诉记者,当时不管安排杨旭恒,还是公安局其他民警去救援,都会义无反顾,圆满完成任务。
绰号“大包”,连续三年被评“三好学生”
杨旭恒是河南警察学院警察管理系2011届毕业生,2008年考入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警察管理系(河南警察学院前身),在校期间曾多次荣获奖学金,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熟悉杨旭恒在校时的队长刘桂玲老师和滕敬老师回忆,上学时,同学们都亲切地叫杨旭恒“大包”。这是褒义词,因为,队里但凡有脏活累活,同学们只要有啥难事愁事找到他,他都大包大揽,力所能及帮办。
滕敬老师说,一次,杨旭恒所在的七中队有位女生突然晕倒,学校新校区当时地处偏远不好打车,他立刻背着那位女同学从学校一直送到医院,输完水后又护送女同学安全返校。
2008年,新校区刚刚启用,百端待举,条件艰苦。2008级的师生也因此被全校师生戏称为“拓荒者”。课余时间除草搬砖、义务劳动时,杨旭恒总是说:“我来吧,我有劲!”
刘桂玲老师回忆说:“大学三年,杨旭恒当了三年寝室长,主动帮助大家打扫了三年的宿舍卫生,也帮助同学们提了三年的开水。他还是七中队的纪律委员,虽然话不多,但是工作起来一丝不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凡成大事者,都是从全心全意做好每一件小事成长起来的,浩然正气,也是从平凡的小事中培养起来的。
杨旭恒正是靠着扎实的基础,一步步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