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豫东大地展新颜 奋勇再谋振兴篇

2021年10月14日07:30

来源:大河网

  □河南日报记者 李凤虎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梦珂

  清新的空气、洁净的农家小院、优美的村文化广场……金秋时节,走进商丘市,美丽乡村图景在眼前一帧帧呈现,一派村美民富的和乐景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看一组数据:商丘市6个贫困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92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64.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数字的背后,是一项项落地有声的具体行动。5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落实牵头抓总、整体谋划、统筹协调的主体责任,做到精准派人、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脱贫仅是振兴的开始。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千方百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乘势而上做好乡村振兴衔接,成为当下的工作重心。商丘市广大干部群众乘势而上,在新起点上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高位推进显力度。坚持落实主体责任不放松,坚持发挥领导小组作用不停滞,坚持狠抓帮扶责任落实不松懈,坚持完善工作政策体系不间断。今年商丘市调整了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截至目前,全市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426人,选派驻村工作队2070个、工作队员6492人。

  扎实稳进增收入。围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做实产业帮扶夯基础,安排产业项目247个。同时,继续落实脱贫劳动力“七个优先”、稳定和扩大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12条措施,加大对扶贫车间管理力度,保证车间正常运转,方便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坚决落实稳岗就业促增收。

  加强监测防返贫。按照“三类人群”监测范围和标准全面摸底排查,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为防止出现因灾返贫现象,及时出台《防止因灾因疫情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若干措施的落实方案》等,并紧密结合灾情,进行防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对有返贫风险的,按照标准程序,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同时,建立“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兜底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将继续激励商丘儿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民权县王桥镇

  麻花庄“转型记”

民权县麻花庄产业红火。民权县委宣传部供图

  □河南日报记者 李凤虎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梦珂

  10月9日,记者来到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新改建的村文化广场宽敞漂亮,村容村貌整洁亮丽。

  麻花庄村原名五里河村,是省司法厅的定点帮扶村,全村386户1812人,原有73户贫困户253名贫困人口,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近年来,麻花庄村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着眼于夯实基层组织、探索扶贫路径、发展乡村旅游,扎实推进“党建+队伍建设”“党建+产业发展”等党建项目,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跃成为依靠发展特色产业迈上致富道路的典型村。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为打造坚强的村“两委”班子,2018年3月,经镇党委动员,在南方做生意的张永涛回村,并以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为了麻花产业发展,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新一届党支部组织党员外出学习转变观念,之后又拟定了整合发展麻花产业的方案,让民权贡麻花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正式“出道”。2019年6月,村里成立了民权县麻花庄村食品有限公司,把村内原有的6家麻花厂、6家小作坊和诸多散户整合到一起,集中推出一个品牌“老张家”。

  省司法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前后筹资300多万元,为村里建成了标准化生产车间。同时,成立电商销售专业团队,培养了自己的网红,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全村麻花总产值近3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0万元。2019年年底,该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该村也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脱贫后的群众编了顺口溜,他们说:“麻花庄麻花香,吃着麻花奔小康。”

  永城市时庄村

  艺术“驻村”助振兴

永城市时庄村美景。何燕子摄

改造后的时庄村。何燕子摄时庄村成为文化艺术旅游村。何燕子摄

  □本报记者李凤虎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梦珂本报通讯员何燕子

  “琴棋书画苑”“吹拉弹唱苑”“民俗演艺苑”……10月10日,漫步永城市演集街道时庄村,从返璞归真的乡村小院,到玻璃房民宿;从桃园结义亭等民间文化遗存,到时庄文化艺术苑区,处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氛围。

  时庄村是永城市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也是该市乡村文旅振兴的“样本”。时庄村有4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1360人,村内拥有关公饮马泉、桃园结义亭等多处民间文化遗存。

  近几年,演集街道依托当地文化资源优势,着力实施文化艺术村的规划设计,建成了时庄文化艺术苑区,已入住的艺术家有36位,涵盖了戏曲、书法、绘画、摄影等十多个门类。由于艺术家的入住和艺术性的改造,使得村民的生活方式也有了浓浓的“艺术色彩”,并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在尚义街开了一间小店的村民程有良感慨道:“以前,这边都是破房屋空闲地,再看现在多美。小店生意还不错,每个月能增加2000元左右的收入。党的政策好,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面对蓬勃发展的态势,时庄村相继建设完善了道路、停车场、公厕、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如今,时庄村结合“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和“四小园建设”,在村庄西部打造了“田园时庄”主题板块,通过“田园+”的形式,融合文化艺术村特色,用文化和田园的碰撞,打造文艺熏陶、农田体验、休闲度假等多种业态。

  一个个新项目、新景点建设完成,有效助推了村民增收,也让时庄村在振兴的道路上越跑越快。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贾寨镇

  美丽乡村更宜居

贾寨镇营造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侯强摄

  □本报记者李凤虎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梦珂实习生高杰

  10月9日,走进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贾寨镇张庄村,宽阔的村文化广场上,不少村民正在唱歌、跳舞。

  “原来这里都是垃圾堆,现在变得干净整洁了,我们也有地方玩了,日子是越过越好!”“这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广场上的群众感慨道。

  为营造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在贾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下,该村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分拣、清运、集中处理垃圾,将闲置土地、荒地翻耕平整,建立生态公厕,种植绿化树20余种,绿化面积近1万平方米,使得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焕然一新。

  像张庄村一样,贾寨镇30个行政村的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大变化,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近年来,贾寨镇强化党建引领,着力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下功夫。全镇按照乔、灌、花、草“四形”合理配置,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三化”协调统一;做到了“扫干净、摆整齐、一眼净”;107个自然村和镇区主干道实现了亮化全覆盖,自然村公厕和户用生态厕所实现了全覆盖。

  此外,该镇利用区位优势,确立了“以种植养殖为主、以加工和冷藏保鲜为辅”的产业发展思路,目前,芦笋、黄花菜、山药、苹果、桃等蔬菜、杂果,奶牛、泥鳅等养殖产业已初具规模,建成了一批蔬菜、杂果、养殖基地,促进了农业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初步形成标准化、集聚化、特色化、生态化发展格局。百姓居住环境越来越好,“钱袋子”越来越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睢阳区坞墙镇

  提“颜值”增“气质”

坞墙镇宋庄村党建广场。杨飞摄

  □本报记者李凤虎本报通讯员陈萌萌

  整洁的道路、挺拔的绿树、亮丽的休闲文体广场……10月8日,记者走进商丘市睢阳区坞墙镇,感到耳目一新。

  近年来,坞墙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提升农村“颜值”,厚植农业“家当”,增强农民“底气”,一幅美丽新农村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为了改变自然村脏乱差现象,在睢阳区委区政府的引导下,坞墙镇大郭庄村抢抓全区开展土地增减挂钩机遇,合并自然村,建设集中安置区,修建户户通公路、安装路灯,将土地化零为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引导村民合理利用整治出来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增加收入,不但提升了村庄“颜值”,而且让村民收入增多。

  同时,坞墙镇通过统筹考虑群众意见、中心村发展、空心村整治等要素,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全面推进老年安居房建设,进一步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土地,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这辈子都没想到还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就是自己花钱盖房,也盖不成这么好的房子。”白庙陈村村民张民彦激动地说。

  一个个转变,一张张笑脸,组成生动鲜活的乡村图景,映照出坞墙镇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抓实抓细各项举措的努力与探索,也折射出乡村振兴为这里带来的喜人变化。坞墙镇将以“争”“抢”“拼”“赶”的姿态,奋力写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精彩答卷。

  夏邑县火店镇

  巧手织出幸福来

  □本报记者李凤虎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梦珂本报通讯员夏天

  10月8日,走进夏邑县火店镇班集村,只听见机声隆隆,大街上却不见人影。

  “入秋后是一年中班集人最繁忙的时候,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制各类工艺品,迎接销售旺季的到来,可以说俺村没有一个闲人。”在班集村工艺品生产车间里,忙着指挥生产的班光远根本来不及和记者细聊。

  火店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班集村又是该镇工艺品加工重点村,家家办工厂,户户忙生产,工艺品加工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现在全村有手工艺品加工厂百家,仅工艺品加工这一项,全村年产值就达3000万元,手工艺品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60%以上。

  “现在赶制的这批价值200万元的宫灯、旗穗,是哈萨克斯坦的订单,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时间交货,可不能违约。”该村党支部委员班俊标说。

  1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彩带飞舞,宫灯、旗穗、无纺布袋等产品在每一条生产线上有序流动,30多名工人忙着生产。这里生产的小商品畅销义乌、临沂、武汉等批发市场,许多产品还通过这些国内批发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原来的班集村脏乱差,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产工艺滞后。全村共504户1800多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2户488人,2013年被定为贫困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我们以党建引领带动全村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12月,班集村整体退出贫困村序列。”班集村驻村第一书记李莉介绍。

  如今的班集村,道路通畅,干净整洁,环境宜人。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灵巧的手指不停地编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