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畔的中国】看百年河大如何打造“黄河学”研究高地?

2021年10月15日19:5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作为坐落在开封古城的百年河大,依黄河而建,对于黄河文明有何研究成果?10月12日,“母亲河畔的中国——溯源黄河文脉 讲好黄河故事”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探寻这所百年名校关于“黄河学”的研究成果。

  传承黄河文明,建立“黄河学”研究体系

  据了解,自1912年建校以来,河南大学一直致力于对黄河、黄河流域和黄河文明的研究,形成了深厚的学术传统。当前,学校有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个国际重点社科研究平台,围绕“黄河文明承传与转型”“沿黄地区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黄河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等特色研究方向,产出了数百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学校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向采访团介绍,河南大学围绕“重传承、勇创新、担使命、聚英才、创学科、继绝学、育人才、攻难题、出成果、塑品牌、建智库、扬文化”12个关键方面,充分发挥平台和学科优势,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组建多学科综合平台的创新发展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溯源黄河文脉,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河南大学的学者们心系国家,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唯一的以黄河文明与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大型综合性研究与咨询机构,其“黄河学”研究走在了全国前列。

  侯卫东作为河南大学青年学者,长期从事“夏商周都城文明与文化遗产研究”,将黄河流域的考古研究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对采访团说:“我们从远古走来,我们的出身、文化认同、民族形成与根源需要考古学来揭示。”

  2019年,“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王蕴智在前排就坐。他潜心研究甲骨文42年,成果斐然,就是在他的建议下,安阳建立起中国文字博物馆,漯河有了许慎文化园。

  他在接受采访时讲道:“河南大学位于黄河之滨,校歌里有‘嵩岳苍苍,河水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长的歌词。作为黄河母亲怀抱里的一所大学,认识黄河、研究黄河、把黄河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彭恒礼教授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遍了黄河流域,他对采访团说:“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非遗传承人和老艺人们会把自己珍藏多年的资料拿出,让这些珍贵的资料保存传承下去。”彭恒礼教授对于非遗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地理学教师团队负责人秦耀辰表示:“我们感到了一种崇高的使命、责任和担当,未来必将继续脚踏祖国的中原大地,根植黄河文明的文化沃土,面向黄河流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学探索,创新实践,不断培育出国家战略需要的创新人才。”

  采访团成员表示,通过教授们的讲解、展览的了解等,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所黄河之滨的大学与黄河这条大河之间的“款款深情”。

编辑:陈梦伊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