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畔的中国】当中原科技城遇见大河村遗址 郑州亮出科技文化双名片

2021年10月16日17:31

来源:映象网

3000多年前“星空下的村落”到底是什么样呢?10月14日下午,“母亲河畔的中国--溯源黄河文脉讲好黄河故事”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探访黄河岸边的大河村遗址。

之所以称为大河村遗址,是因为这个地方,处于黄河岸边,距黄河约7.5公里,而自古以来,作为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又有大河之名。

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东北部,是一处包含有仰韶、龙山以及夏、商四种考古学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经历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繁荣阶段、父系氏族阶段直到奴隶社会的夏商时期,距今6800——3500年,延续时间长达3300多年,文化层堆积厚达12.5米。

一进大河村博物馆大院,陈列在院落周围的,惟妙惟肖的仰韶先民群塑像,穿越时空,一下子把我们带入3000多年前的这个“星空下的村落”。

据大河村博物馆讲解员介绍,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精美彩陶,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在仰韶文化中独树一帜。其白衣彩陶、红衣彩陶和丰富多彩的图案类型、高超而娴熟的绘画手法、种类繁多的器物类型,标志着史前彩陶文化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峰,也绘就了一幅史前文化欣欣向荣、高度发达的历史场景。

在文物展厅,众多造型精美、花纹独特的陶器让人赏心悦目。巧妙的构思、严谨的布局、明快的色彩对比,使大河村彩陶集中体现了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时代风貌。

除了这些相对完整的陶器,大河村遗址还多次出土了绘有天象图案的彩陶片,图案多为太阳纹、月亮纹、日晕纹、星座纹、彗星纹等,被认为是目前我国已知最丰富的天文学实物资料。

郑州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89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23处,还有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点近万处。

一边是古老而厚重的遗址,一边是现代时尚的城市生活。

距离大河村遗址公园及博物馆不到10公里的中原科技城用科技创新正引领和支撑郑州向前阔步。

中原科技城位于郑州北龙湖北岸,以智慧岛为中心、以龙湖北部片区为核心示范区、以科学谷(鲲鹏软件小镇)为拓展区,整合中原科技城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形成“一体两翼”整体布局,旨在打造创新人才高度集中、创新要素高度融合、创新活动高度活跃的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发动机、中原地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一座360度玻璃环廊造型的建筑、棱角分明的斜坡、碧波荡漾的龙湖。14日下午,采访团来到了郑州网红打卡地,郑东新区龙湖公共艺术中心。

当记者走进龙湖公共艺术中心一层大厅,清水混凝土饰面的墙面,三台激光投影展示出包括大玉米、二七塔、中原福塔、会展中心等在内的郑州市区主要地标建筑。

260平方米的沙盘区,采用LED弧形墙幕、地面沙盘、激光投影和动画的形式,综合展示郑东新区50平方公里内的发展概况和未来规划,在声、光、电、影的碰撞中感受如意新城的时尚、高科技、国际范儿。登上二层观景平台,北龙湖风景及湖心岛建筑尽收眼底,近可观金融岛,远能望CBD,身处湖畔的小丘之巅上,与周边景色遥相呼应,美不胜收。

中原科技城,2020年9月扬帆起航。

短短一年,这里源源不断吸引着创新资源,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围绕高精尖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持续引领双创的高效推进。

一年来,中原科技城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建设氛围更加浓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已经引进重点项目达到143个,认定各类高层次人才900余名,计划总投资超1600亿元,为郑州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澎湃动力,在中原地区科技发展中实现创新引领。

跨入“十四五”,科技创新正引领和支撑郑州向前阔步,如今的中原科技城蓄势聚力,承载着引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中原振兴的光荣和梦想。(记者 阮海峰/文 段晋哲/图)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