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丨小山村凭啥获得大使推介

2021年10月22日07:38

来源:大河网

  □河南日报记者刘晓波

  小山村又沸腾了。

  日前,在中国驻卡塔尔大使馆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2周年“云”招待会上,中国驻卡塔尔大使周剑在介绍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援引了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的扶贫案例。

  一个小山村何以获得大使的关注推介?

  10月20日,深秋已至,白墙黛瓦的荷塘新村社区道路宽阔、庭院整洁,绵绵细雨中犹如一幅水墨画。这里是桥头村易地扶贫搬迁点,住着搬迁的贫困户103户300人。

  来看汪荣新的新家,自来水连着下水道,做饭用上了电磁炉和电饭煲。“我以前住的房子顶上是茅草,下面是土坯,刮风没处藏,下雨没处躲,做饭呛得跟毛猴子一样。”汪荣新说,搬到新房后,每人25平方米,俺家4口人,分到了100平方米,做饭用的都是电,方便干净,有个头疼脑热去县医院一站式结算,能报销一多半。

  老汪说的也是实情。桥头村党支部书记汪荣秀对此深有感触。

  “我2001年接任村支书时,村里连条像样的砂石路都没有,一半的村民住的都是茅草房,喝水得跑到几里地外挑水。”汪荣秀清楚地记得当时村里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种田为吃饭,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用水是渠尾,用电电压低。

  桥头村2014年被识别为张老埠乡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当年识别贫困户100户368人。为了彻底拔掉“穷根”,2016年,张老埠乡在桥头村朱圩组空心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荷塘新村社区,帮助贫困户挪了“穷窝”。

  如何实现搬迁贫困户“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汪荣秀和帮扶单位固始县机关事务中心也是绞尽脑汁。

  有劳动能力的动员他们外出务工。桥头村组织119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从事纺织行业,每月收入5000元以上。

  荷塘新村的1000亩地全部流转给邻村的种植大户刘康桂种植水稻,稻虾共作,每亩收益在3000元以上。“有意向外出务工的可以把地流转给我,每年流转费800元,在家出不去的可以到合作社里来打工,一天百十块钱,也不累,有事可以随时走。”刘康桂说。

  对于无劳动能力、弱劳动能力的残疾户,桥头村安排了公益岗位。汪荣秀在村里还实行了绩效制,每月300元,干得好了一季度可以领1000元,还参与评先评优,年底领取胶鞋、衣服等物品。

  2018年底,桥头村退出重点贫困村序列。截至去年底,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

  荷塘新村社区服务中心二楼,1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已经装修完毕。再过几天,固始县康跃鞋业有限公司就要入驻了,社区的脱贫户可以到公司打工,一个月保底3000元,旁边就是小学,上班接孩儿两不误。

  村集体收益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村里建成的光伏电站,每年收益10万元;村里申请到省级村集体试点资金162万元,投入企业参与分红,年收益9.72万元。

  蒙蒙细雨中,金黄的稻穗弯下了腰等待收获。正如周剑大使推介中所言,如今的桥头村,道路宽阔、乡风文明,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