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打造河南东进“桥头堡”,建设豫北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 专家解读党代会报告

2021年10月27日09:22

来源:大河报·大河财立方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丁倩)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一出,河南主要核心组团雏形已成。尤其豫东、豫北新阶段的发展计划颇受瞩目。

  10月2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省人民会堂隆重开幕,楼阳生同志代表十届河南省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报告指出,支持商丘、周口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安阳、鹤壁、濮阳建设豫北跨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

  打造豫东、豫北“桥头堡”,为何选中五地?两大示范区建设对发展河南区域经济有何重大意义?

  对此,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对为何支持建设发展两大示范区做出解读。

  商丘、周口是河南东进开放的“桥头堡”

  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商丘、周口集多方位优势于一身。

  “从区域位置而言,商丘、周口均属于长三角与中原融合发展的最前沿,也是河南‘东进’开放的‘桥头堡’。”杨建国认为,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这种特殊的区位优势,愈发成为两地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关键。

  基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商丘、周口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综合优势。

  杨建国分别举例称,商丘具有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优势,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编制枢纽经济规划的地级市。国际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和产业物流均是商丘发展的重点。

  周口则是叠加区位优势、超大人口的市场规模优势、“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优势,人力资源、农业资源、风电资源、岸线资源、港口资源、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突显。

  与此同时,两地均形成了极具特色、规模和质量的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品牌。

  比如商丘,培育出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制鞋3个超千亿元产业,制冷、超硬材料、商贸物流等10个超百亿元产业。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周口形成了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3个千亿级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3个五百亿级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导产业不断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特色名片越擦越亮。

  “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河南东进开放的规模和质量,打通、拓宽、加深长三角与中原融合发展的通道、方式和空间。”据杨建国介绍,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河南“两个确保”大局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关键动能和支撑。

  规划先行、产业联动,

  打造豫北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除打造“东进”桥头堡以外,“北上”先锋队的号角也已吹响。

  安阳、鹤壁、濮阳地处中原城市群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连接地带。因此,三地在发展定位上,均把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豫北、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等作为关键所在。

  “三地在各自市域经济,以及各自市域与县域经济之间的协同联动发展上,已经有了扎实的基础。”杨建国称,比如濮阳培育形成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家居、羽绒及制品、生物基新材料“三大三专”接续替代产业体系等。但在跨区域之间的协同联动上,还处于相对初级阶段,有着极大的推进空间。

  那么,该如何高效有力地推动豫北跨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

  杨建国给出了四点建议。他认为,首先从顶层设计上,建立完善跨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工作机制,推动三地在规划衔接、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改革创新等方面的合作。

  其次,从产业联动层面而言,一方面要做好市域之间、园区之间在产业链、要素链、人才链、创新链、制度链的深度融合贯通,逐步建立三地之间圈层式、轴带式空间发展模式;从供给两侧做好消费端和供给端协同联动,包括加快区域市场建设,包括加快产业端内部循环和公用工程协同共享等。

  第三,要推动三地在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协调联动。

  第四,建议在落地节奏上,可先通过设立试点、先行区,充分发挥探索、试验以及后续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经验模式,再全面推广展开。

  “豫北跨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将形成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在杨建国看来,三地通过跨区域协同联动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将会打造成一个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形成合力,更加有利于抢抓用好国家、省域重大战略机遇,形成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多方面、多角度上的“抱团优势”,最终转换为区域发展的胜势。

  此外,杨建国认为,建设豫北跨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有利于三地提高产业集聚与关联度,进一步拓展产业升级空间、科技合作空间和市场发展空间,促进城市间功能互补,降低生产生活成本,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