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互联网++众创空间”外景。鲁博摄
编者按
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强化副中心城市能级和区域协同发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要锚定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坚持创新产业双驱动、改革开放两手抓、文旅文创成支柱、统筹城乡强融合、优化环境搭舞台,尽快形成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与三门峡、济源协同发展,建设豫西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报告对洛阳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提出了目标要求,明确了具体举措和实现路径。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反映洛阳市高质量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的思路举措和发展成效,展示各县区各单位务实重干、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和形成的生动实践,本报即日起将推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系列述评报道。
□本报记者田宜龙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范坤鹏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的重要历史节点,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洛阳,再次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锚定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洛阳副中心作用更加彰显”“加快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建设”“建设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字里行间闪耀着洛阳元素。
“创新产业双驱动”“改革开放两手抓”“文旅文创成支柱”“统筹城乡强融合”“优化环境搭舞台”,省委更是提出了洛阳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的五大重要举措。
“我们突出感受到省委对洛阳副中心建设发展寄予厚望,对洛阳发展提出了更高期望和要求,深感洛阳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洛阳市委有关领导表示。
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洛阳市委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为主战略,以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为主目标,全力抓好产业发展、城市提升、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奋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重振洛阳辉煌。
创新引领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看大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经济版图。省委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摆在“十大战略”之首,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再次释放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看态势:经过长期积累,洛阳各类创新资源比较丰富,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的空间很大,已经到了充分释放创新潜能的重要窗口期。唯有创新,才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近日,洛阳市3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消息广受关注,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两项目实现“打破核心技术封锁”“综合技术国内领先”,到轴研所一项目实现“高性能滚动轴承产业化”,创新的力量震撼人心。
以洛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标志,洛阳市委在擘画发展新蓝图时,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正如洛阳市委领导所强调的,要把以创新引领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洛阳发展的主战略,敢创新、谋创新、抓创新,推动洛阳走好以创新引领发展之路。
这样的战略考量,不仅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完全契合,更是大势所趋,也是抢抓战略机遇、赢得战略主动、重振洛阳辉煌的必然选择。
洛阳市提出,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功能创新、模式创新等全面创新,发挥创新的乘数效应,让创新成为洛阳最鲜明的城市气质,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着力打造创新平台,高水平打造伊滨科技新城、科技产业社区、产业研究院和研发中试基地,培育孵化出更多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企业。
立足打造平台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洛阳加快汇聚人才“第一资源”,持续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把洛阳打造成聚合各类创新资源的“强磁场”,创新的力量在河洛大地更加激荡澎湃。
产业赋能升级
产业强则经济强。
产业是城市之基。从一项项“共和国第一”创造民族工业奇迹,到“洛阳制造”建功“嫦娥”、C919、复兴号等“大国重器”,洛阳身影频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科技创新赋能先进制造既迫在眉睫,又正当其时。
建强副中心,要“强”在产业发展能级上。洛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产业转型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洛阳市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探索出一条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洛阳路径。
今年前三季度,洛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26.9%、9.1%,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7个和3.3个百分点,工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
制造业是洛阳的“当家产业”。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科技创新赋能先进制造既迫在眉睫、又正当其时。洛阳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好地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统筹起来,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贯通起来,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
洛阳市提出,要加快做强产业支撑,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全面推进创业创新,加快布局打造集群产业园区、伊滨科技城和科技产业社区“智慧岛”。
锚定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立足洛阳现有产业基础,编制《洛阳市生产力空间布局与发展规划》,发布《洛阳市制造业产业链招商行动计划》,谋划提出全市域生产力布局,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尽快形成轴承、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光电电子器件、精细化工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洛阳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滚动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既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又引进产业园区运营商和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加快形成产业生态体系。
融合打造优势
日前,中信重工与华为在深圳正式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少人化”“无人化”智慧矿山,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
一个是矿山机械行业翘楚,一个是智能研发产业先锋,二者围绕各自擅长领域充分结合,开展产业共建,实现共赢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在于创新,而深度融合是必由之路。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推进产业质量升级。
洛阳拥有良好的产业素养和创新资源,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的势头强劲,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的空间很大。
目前,全市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3293家,建成创新平台载体2370余家、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占全省一半。
面向未来市场前沿需求,洛阳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陆续印发制造业“三大改造”实施方案和高成长性企业提质倍增计划,着力在优质存量上做大增量,推动全市制造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着力培育新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
洛阳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同时,着力推动“人城产”深度融合,加强洛阳都市圈产业协作。
重任在肩担使命,砥砺奋进正当时。“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的发展使命在胸中激荡,创新和产业驱动之势正如车之两轮滚滚而来,一路奔跑,副中心城市洛阳必将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重振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