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背后的河南人丨“慧眼”指路 “牵手”天宫

2021年11月23日07:41

来源:大河网

沉浸在实验室里的张兵。王晓摄

  河南科学家有话说▶▶

  履行强军首责,矢志科技创新,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工程中大有作为,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光荣梦想!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副所长张兵

  河南日报记者 师喆

  飞船与空间站想要顺利“牵手”,需要一双“眼睛”来发现、识别并精准引导。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任务中首次实现的径向交会对接,要在飞船与空间站都处于动态中进行对接,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以下简称“二十七所”)研制的载人航天交会对接激光雷达,就是这样一双在太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慧眼”。

  “此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整个绕飞及对接过程中,我们的激光雷达真正做到了任你姿态千变万化,始终能为导航控制系统提供两个航天器之间的精确测距、测速、测角等信息,实现远距离捕获、稳定跟踪、精准测量。”11月19日,二十七所副所长张兵自豪地对记者说。

  这份自豪颇有底气:从2011年成功助力神舟八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至今,二十七所研制的激光雷达共助力8艘载人飞船及货运飞船实现精准可靠对接,并经历了从无人到有人、从自动到手控、从轴向对接到径向对接的一次次创新突破。

  “太空中的极限高低温,火箭发射过程中的冲击振动,天地差异分析……”张兵说,要考虑的东西太多,质量把控又极为严格,研发初期,团队成员的内心都备受折磨。但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还是初担重任的年轻人,都顶着重重困难和压力潜心钻研,在激光雷达应用航天领域蹚出了一条路。

  二十七所光电系统部专职副书记何铮进清楚地记得,为了获得更加接近太空环境的测试数据,团队每年都要奔赴大江南北进行试验。从内蒙古到青海,从甘肃到云南,他们背着20多公斤的设备,爬过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走过只有风沙相伴的戈壁,只为找到空气洁净度更高、通视条件更好的试验场地。

  历经科研人员20年的接续奋斗,二十七所的激光雷达产品正在进行第三次迭代更新,将以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作用距离更远的激光雷达为我国航天事业保驾护航。

  即使“久经沙场”,张兵和何铮进每次观看交会对接直播时,依然无比紧张。“哪怕是自己亲手设计的,哪怕验证过再多次,手心里还是满满的汗。做航天产品必须百分之百成功,再小的失误都不行。”张兵指着办公桌右侧的一台血压测量仪,笑着说:“高血压已经是我们航天科研人员的‘标配’了。”

  深耕航天军工领域20年后,张兵对“大国重器”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的激光雷达离真正市场化应用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希望不仅能研制‘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重器’,也要研发出能造福大众、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器’。”

  他所说的另一种“重器”,是二十七所正在研发的一款“片上激光雷达”。在一元硬币大小的芯片上搭载激光雷达,可根据需要应用在汽车、手机、扫地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张兵开玩笑说,自己好像越来越“贪心”了,“以前的心愿很简单,广阔太空中,能有我做的产品就好了。如今想,在完成国家使命的同时,能发挥我们的技术优势,做出市场化的激光雷达产品,助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