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叠加引发中药材量少价高——
药材涨价会传至终端市场吗
本报记者 陈发明
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呈现普涨态势,近期更是大幅上涨。如何看待此轮中药材涨价?药材价格上涨会否传导至药品终端市场?
河北安国市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中药材出口基地。中国·安国中药材指数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河北安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持续上行,各品类药材指数涨多跌少。进入10月份以来,除矿物类、树脂类、植物皮类中药材价格指数走平以外,其余品类中药材价格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全草类中药材价格指数10月末报收于141.05点,较月初价格指数上行6.48%。半边莲、旱莲草以及佩兰等受今年新货产出量少影响,近期货源走销顺畅,行情不断上调,三味药材月内价格指数涨幅均达50%以上。
河北汉草堂参茸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顺告诉记者,“受今年气候影响,各地原料减产,大部分中药材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例如,河南受水灾影响,产区的生地从每公斤十几元涨到50多元;河北赞皇产的酸枣仁也从每公斤不足200元涨到了500元左右。根据我们公司经营情况来看,原料成本整体上涨了75%左右,涨幅较大。”天气灾害等因素造成今年中药材原材料减产,符合药用标准的原料产量低,从而导致价格走高。
随着新版药典的实施,中药材质量标准进一步提升,市场供给也面临着一个适应期。“为了规范中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今年执行药典委‘33种禁用农药限定量’后,行业标准提升,人力、生产加工、检测等环节的成本也相应提高。”主营中药材饮片的河北药兴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义告诉记者,他们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农残限量检测,今年以来仅检测费用已达40万元。
“整体来看,中药材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叠加引起的。”安国市中药协会副会长刘跃杰认为,首先是受中药材种植面积影响。由于药材种植风险性较大、技术要求高,种植户积极性变低,全国种植中药材面积普遍下降、萎缩;其次是中药材市场库存量变小,叠加需求量、气候、灾害、疫情等外部因素,致使价格波动;再次,市场周期性也在撬动着价格涨落,中药材市场一般5年一个周期,10年一个循环,现在正处于高涨阶段。
中药材市场升温,会否传导至药品终端市场?安国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沈建树认为,价格传导需要一定的过程,药品终端市场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看来影响不大。
药材价格上涨意味着种植户收入“水涨船高”,会带来种植意向增强。“如果今年种药材赚钱,来年就盲目扩大种植规模,无序、无标生产,种出来的药材不达标、没人要,最后受损的还是种植户。”刘跃杰提醒,要避免盲目跟风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科学引导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逐步形成道地化、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