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运输车的“清装上阵”——一增一减看“双碳”系列报道之五

2021年12月02日07:37

来源:大河网

  用于辅料运输的新能源纯电动装载机。本报记者赵一帆摄

  □河南日报记者赵一帆

  我是一辆混凝土搅拌车,身形壮硕、肚皮滚圆,看起来和其他搅拌车别无二致。但如果你足够细心,一定能发现我的不同。没错,就是胸前悬挂的那块绿色车牌。而我,就是河南省首批纯电动混凝土搅拌车之一。

  我与河南的缘分要从7个月前说起。今年4月,作为河南混凝土企业的首批订单,我和19个同伴刚下生产线,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位于荥阳的众联混凝土有限公司。经过一系列审批程序,5月10日,我们终于正式上岗了。

  “如此‘大块头’居然是电动的?”“车这么重,动力够用吗?”“充一次电要花费半天时间吧?”上岗伊始的我经历了不少质疑。好在,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我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与老式燃油车相比,我的自动挡驾驶更加方便舒适,起步、爬坡马力远超燃油搅拌车;电量补充到85%只需35分钟,补满只需一个半小时;由于工作半径大多在30公里内,我几乎没有“里程焦虑”。

  最近,我正在忙着给未来河南的新地标“黄河国家博物馆”运送混凝土。眼看工期越来越近,我和小伙伴们加班加点。

  几天前,被雾霾侵袭的郑州启动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管控期间,所有燃油运输车都不允许上路。不过,使用清洁能源的我却拥有“特权”,畅行无忧,重大项目得以稳步推进。其实,我的“战线”长得很,房屋、道路、立交桥、地铁……城市一砖一瓦所需的混凝土,都离不开我的运输。

  不仅如此,我还肩负着一个更为艰巨的使命——减少碳排放。众所周知,燃油机动车是碳排放大户,而体型庞大的特种车辆则更“胜”一筹。以我的同伴燃油搅拌车为例,他有着30吨的体重,每天还要奔波近300公里。笨重的身体和高频的使用,让他成了碳排放的“重灾区”。

  这样的情况正在被改变。今年7月9日,河南省新能源装载运输车辆推广应用工作现场会在我的新家、郑州众联混凝土有限公司召开,作为“标兵”,我接受了来自全省各地运输企业的观摩。在大会上,“3+2”车辆(渣土车、水泥罐车、重型货车和出租车、物流车)新能源替代被列为“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突破口,郑州也成为全省特种车辆新能源推广应用试点城市。

  根据郑州市推广使用纯电动混凝土运输车实施方案,从今年8月1日起,全市不再允许购买燃油混凝土运输车。而按照各区县的新能源替代任务,今年,我还会迎来1195个纯电动混凝土运输车新伙伴,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30余万吨。到2023年年底,我们新能源运输车家族将全面替代郑州市的渣土车、水泥罐车和中心城区物流配送车。


编辑:Wei Wei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