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大力推广鸭稻共作 丰收促进乡村振兴

2021年12月02日15:1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立冬过后,阳光煦暖,早过了收割节令,但在商城县河凤桥乡赵棚村乡野稻田里,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收割景象,收割机来回穿梭,卷起金黄的稻浪,此起彼伏,一粒粒沉甸甸的稻谷装进口袋,颗粒饱满,又是一个丰登的喜人年景。

立冬过后,商城县河凤桥乡长青种养殖合作社收割实景

这是河凤桥乡赵棚村长青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收割鸭田稻,目前,该合作社是河南省单个主体规模最大、标准化较高的稻鸭共作主体。

鸭滋为稻、霜润成米

“我们今年鸭田稻是选用优质长粒香型晚粳稻,比正常稻谷成熟晚一个多月,十一月中旬才开始收割,鸭田稻抗倒伏能力强,入冬昼夜温差大,鸭稻米米质爽口甘甜、余味绵长,非常香,很好吃。”合作社负责人刘如海微笑着说,他把手伸进谷堆,扬起金灿灿的谷粒。

商城县河凤桥乡长青种养殖合作社鸭田稻丰收实景

据悉,河凤桥乡赵棚村长青种养殖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5月,在县级农业部门及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开始发展稻鸭共作,今年已是第五个年头,现有鸭稻共作面积2165亩。水稻种植从耕田、育秧、插秧、收割到加工等各个环节,全都实现机械一体化作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如海稻田养鸭经验丰富,已有十多年鸭稻共作种植历史。

“我们鸭田稻以农家畜禽粪作底肥,7月份在稻田里放入麻鸭鸭苗,利用麻鸭旺盛的杂食性和不间断的活动,为水稻生产‘打工’。麻鸭吃草吃虫,能将稻田水搅浑起到中耕松土、刺激水稻生长的作用,排出的粪便又可为水稻提供营养丰富的有机肥料,从而达到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刺激、松土的效果。待10月份水稻开始扬花,麻鸭就赶出稻田,静待水稻成熟。”一提到鸭田稻,刘如海就滔滔不绝。

“要说收益,我们一亩田产量可达800斤左右,2018年以来,我们合作社与中电投对接,签订了销售协议,单水稻一项亩均收益2000元以上。”刘如海扳起手指给大家算起了帐。“近年来,我们还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实现了线上线下共同销售模式。”

田以养鸭,散味鲜美

随后,刘如海扬起手向远方指到,“看,那就是为鸭田稻做出巨大贡献的鸭子!不过,这些是留着我们自己吃的,大批量的稻田鸭先于水稻一个月左右成熟,根本不愁卖,供不应求,早已抢购一空。”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远处隐隐约约的,一群稻田鸭在一簇簇稻茬里捡拾食物、追逐嬉戏,一派和谐共生的场景。

商城县河凤桥乡长青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刘如海

据介绍,稻田为放养的优质麻鸭提供了广阔的生活、休息的场所以及充足的水源和丰富的食物,而且散放麻鸭体型适中、活动量大、免疫力强、肉质鲜美无污染,是河南省十大名菜之一“商城老鸭汤”主要原材料。

“收了鸭田稻,养肥了稻田鸭,一举两得。我们合作社稻鸭共作优质麻鸭,平均每只可卖到70元以上,亩均麻鸭收益可达1200元左右。”刘如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信心满满地说。

共作双赢,振兴乡村

河凤桥乡赵棚村长青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只是商城县大力推广稻鸭共作双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绿色循环发展的稻鸭共作模式,既可提高农产品质量,又能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农户致富。近年来,商城县农业农村局坚持“带着农民干,引着农民学,帮助农民富”的发展理念,真正发挥了宣传、引导作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据商城县农业农村局鸭稻米推广研究员胡敬东介绍,稻鸭共作中的鸭和稻两者是互为依赖的循环统一体,标准化的稻鸭共作技术,就是通过建设围网等防逃设施,在单位面积(通常10亩为一个稻鸭共作单元)放养适度规模的稻田鸭(通常为180-200只),以鸭为水稻提供多项田间作业,同时生产出优质稻米和优质鸭肉两种无公害乃至有机食品,从而开创了水稻、水禽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稻鸭共作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经核算,以目前的市场价格,稻鸭共作以每亩稻谷产量400公斤、麻鸭出栏18只计算,每亩除去成本的净利润为1500元以上,是常规水稻种植方式净利润的4倍以上。同时,每亩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投入100元以上。”商城县农业农村局鸭稻米推广研究员胡敬东介绍。

“稻鸭共作是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益尝试,我们已将稻鸭共作高标准示范田建设项目纳入财政奖补范围,并提供技术支持。2021年,商城县发展标准化稻鸭共作面积约3万亩,稻田鸭年养殖量在80万只左右,全县农民因稻鸭共作增加的净收益将达到1.5亿元以上。我们相信,随着稻鸭共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全域旅游的不断拓展,商城县的‘鸭田稻’和‘稻田鸭’一定会加速推动乡村实现振兴,特色产业不断蓬勃、高效发展。”商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孝国满怀信心。(梁聪 鲍云)

编辑:王晓颖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