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精心编织养老“关爱网”

2021年12月02日16:28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冬日暖阳照耀下,在淅川县毛堂乡敬老院里,有的老人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有的老人在健身器材上惬意的休闲健身,还有的在一起吹唢呐、拉二胡……据该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场景在淅川随处可见。近年来,淅川县在做好基本养老保障的基础上,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探索多种模式让老人“老有所养”。

住得舒心,儿女放心

一大早,商圣街道康乐怡养中心206室的王桂芝老人神态安详地坐在窗边打毛衣。整洁宽敞的房间内,床、沙发椅、衣柜、桌子、空调等一应俱全,独立卫生间里有马桶、扶手、防滑垫……所有设施配备都围绕老人的需求设计。

王桂芝今年71岁,儿子在南阳上班,女儿嫁去了湖北,家里常常只有她一个人。今年5月,王桂芝到淅川县康乐怡养中心试住了10天。“这里环境干净,吃住都很舒心,关键是有人陪伴、照顾。”试住结束后,王桂芝舍不得离开,在和家人商量后,选择常住这里。据悉,该怡养中心目前有60多位老人在此生活,中心设置了按摩理疗室、书画网络室、理发室、洗衣房、茶水间等。

“像康乐怡养中心这样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淅川县已投运的有38个。”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淅川县坚持分类施策和需求导向,根据养老对象和市场需求,已建立高端养老、普惠养老、兜底养老等层次多元的养老服务机构76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33个。

今年以来,为聚焦社区养老,画好城市养老“服务圈”,全县16个城市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建筑面积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2个大型闲置国有资产被流转用于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初步建成15分钟“为老服务圈”。

医养结合,保障健康

在背靠淅川县人民医院的安康颐养家园里,一对老年夫妻正依靠在一起晒太阳。躺椅里的叫杨连珍,今年72岁,旁边是她的老伴宋建业,76岁。他们面前的小花园里,牵牛花藤上开了七八个花苞,粉色的海棠全部开了,这些都是老人闲来无事种的。

眼前如此岁月静好,而一年半以前,二老的日子却很艰难——女儿远在浙江,儿子在北京上班。杨连珍心脏三级衰竭,长期服药,生活难以自理。今年4月,得知安康颐养家园开业后,两位老人一起搬了进来。“我再也不用担心半夜发病了。”杨连珍觉得背靠医院养老,让她这个“长期病号”更有安全感。在这里,入住老人在康复护理、疾病治疗、健康体检等方面都享受优先挂号、优先就医等便利服务绿色通道。每个老人有指定的专科医生定期查房,每日的体温、血压、心率都会记录在案,汇总成电子健康档案。医养结合,让她和老伴的生活有了保障,“我从开始起不来床到坐轮椅,今年国庆节,我还上台唱了一首歌。”

“在老年人慢性病高发、多病共存的当下,社会对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需求逐渐上升。”淅川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淅川县建成医养结合服务机构6个,主要分三种类型:养老机构引入医疗团队、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医疗服务延伸到养老机构。安康颐养家园正是第一种,是民办医疗机构通过“民办公助”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目前,该院已入住老人135名,入住率78.4%。

集中安置,供养无忧

“你看,这是他们送来的新鞋子,我都穿上了。”在淅川县上集敬老院,74岁的徐春凤说。每年重阳节时,会有不少社会人士到敬老院送慰问品。

12年前,徐春凤和7岁的小孙女在淅川县上集镇的北岗山上相依为命。徐春凤说,以前每个月靠低保过日子,生活十分拮据,后来,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更加困难,她便被安排住进了敬老院。住进来,她也闲不住,常常去食堂帮忙择菜,去花园帮忙除草,后来又参加了很多老年活动,过年过节时还去参加合唱表演。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对于像徐春凤一样的弱势群体,这8个字的含义更为具体。据统计,淅川县现有特困老人1897名。对这部分老人,淅川县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将特别困难的失能、半失能以及失智老人集中安置,供养费用由政府买单。

近年来,淅川县探索失能老人集中供养“五化联动”模式,聚焦兜底保障,织好农村养老“关爱网”。目前,淅川县17个乡镇(街道办)在镇、村、组三级阵地建设养老服务中心、分中心、服务点,配备休闲室、理发角、棋牌室、体育健身等服务设施,满足老人“就近养老”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农村养老服务中心17个、分中心136个、服务点499个。(薛小磊 石雪帆 李雪山)

编辑:王晓颖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