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全省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部署会议召开,吹响了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提升、提高建设现代化河南的能力水平的号角。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墩苗育苗”计划交流任职干部,请他们谈一谈在新岗位经风雨、壮筋骨、受洗礼,在基层一线淬炼党性、锻炼本领、锤炼作风的生动故事。
拒绝“标签”重定“标准”
“只有把工作干得再好一些,才对得起家人的付出、组织的信任。”
□本报记者刘婵
约代冲采访不太容易,最终定在12月20日午饭时间。“事儿赶事儿”的周一上午,代冲忙完手头工作,赶到餐厅时已是下午1点。
“你是不是白头发多了些?”记者惊异于眼前这个31岁年轻人的变化,距离上次在全省“墩苗育苗”计划交流任职干部培训班上见面,才两个月时间。此前在省发改委工作的代冲,来兰考县商务局“墩苗”,对基层工作的辛苦和不易有了切身体会。
北大博士、90后、“墩苗”干部……一路走来,代冲被贴上许多令人羡慕的标签。“其实我从开始工作就在不断‘去标签化’,用自己的努力和实绩来证明,我不只是那几个只言片语的符号。”在代冲看来,那些没被提炼成标签的细微生活、踏实工作,才是他真正的底气所在。
学历背景和省直机关工作经历,让代冲养成了重视标准、贯彻标准的习惯。到兰考后,大到单位党建如何开展、股权招商如何对标北上广深,小到一张发票怎么报销、一场招待怎么安排,新任的代局长都逐一制定标准、带头执行。“标准决定质量,标准考验能力,这是加强科学管理、推进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受益者是大家。”他时常对工作人员这样说。
讲科学、重实际的学者型干部代冲,也经历过“小挫败”。一次走村入户来到老乡家,用普通话问候了一句:“您老气色不错啊!”但对方只给了他一个很疑惑的表情,表示“听不懂”。这件小事深深触动了他:要尽快补齐群众工作能力短板,真正和老百姓坐一条板凳。
“焦裕禄书记在兰考只有475天,却留下无尽的精神财富,我能留下些什么?”代冲常常思考这个问题,答案日益清晰——要在基层这片热土上把根扎下来,干出一番事业来,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不断蓄积信仰之力、创新之力、实干之力。
这些热血沸腾的词儿,从代冲口中讲出来毫不“生硬”,“红楼飞雪,一时英杰”那股子北大精神,已深深植入他的血脉。只有提起一岁多的孩子,代冲才会瞬间柔软、“疯狂想家”,但越是这样的艰难时刻,他越是默默告诉自己:“只有把工作干得再好一些,才对得起家人的付出、组织的信任。”
扎下根去挑大梁
“白天做好‘走干讲’,晚上做好‘读写想’,进好百家门、办好百姓事儿。”
□本报记者陈小平
12月23日清晨,地上结了一层霜。在禹州市无梁镇政府,记者见到了忙碌的李铁锋。
“丁零零……”镇政府的铃声响起。
“每天早上8点半早会雷打不动,各工作区区长、包村干部等都会参加。”李铁锋边走边说。
“疫情防控底线绝不能失守”“一根烟头都能毁了一片山林”“各村要做好清脏治乱、拆违增绿工作”……短短半小时,李铁锋安排了疫情防控、森林防火、人居环境整治等七八项具体工作。那股驾轻就熟的劲头,一点都不像才到镇里干了两个月的样子。
“原来在机关主要坐在案头,现在在乡镇主要走在村头;以前主要跟文字打交道,现在主要和百姓打交道;原来是坐下来写,现在是走出去说和做……”从许昌市发改委到无梁镇“墩苗”,现任禹州市副市长、无梁镇党委书记的李铁锋这样对比过去11年和现在两个月的工作。
为适应这些变化,李铁锋除了扎实学习相关政策精神,还走遍了全镇30个行政村(社区),和各村党支部书记、“两委”干部深入交流,随机走访调研100多户脱贫户、监测户,拜访镇上10多位企业家……
“在一趟趟跑累腿、磨破嘴的进村入户中,在和来访群众一次次面对面恳谈中,我深切体会到‘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的深刻含义;体会到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只有真干实干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李铁锋感慨。
在李铁锋桌上,放着一份过塑的乡镇地图,每个村的情况他都了然于胸。无梁的发展“蓝图”在他心里也有了雏形——南部建材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北部山区环境好适宜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要结合省委实施的‘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白天做好‘走干讲’,晚上做好‘读写想’,进好百家门、办好百姓事儿,做到守好阵地、冲锋陷阵、能打胜仗,为无梁多干实事、多办好事。”他说。
踏准基层治理创新的节拍
“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走好群众路线和开拓创新结合起来。”
□本报记者金京艺
“街道可以把康养中心再完善一下,让更多老人享受到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如果需要,我们摄影行业协会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拍摄活动。”
……
12月21日,在郑州市金水区杜岭街道办事处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西里路社区“‘四个清单’交单会”正在召开,居民和社会组织代表踊跃发言,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正认真记录。
召集这次“交单会”的是杜岭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晋。10月底,杨晋从省委宣传部机关到杜岭街道“墩苗育苗”,短短近两个月时间,收获可不少。“我们要求每个社区都必须有自己的‘问题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实、做到群众心坎上。”杨晋说。
杜岭街道面积不大却“包罗万象”: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有现代商业的繁华;既是郑州的“中心腹地”,也面临老旧小区“扎堆儿”的改造难题。
怎样走出中心城区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杨晋一直在思考。“关键还是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所以我们积极申报这个实验区,主要还是想在社会基层治理上进行一些新探索。”杨晋所说的“实验区”,就是全省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目前全省共有10个,杜岭街道便是其中之一。在杨晋的心中,这项工作是未来街道工作的总抓手。
两个月来,杨晋和他的同事们围绕实验区建设方案进行了不下10次的讨论,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方案目前已经基本成熟,虽然还没有全面铺开,但对于一些认准的事,我们已经开始实施了,比如在一些老旧小区开展适老化的微改造。”杨晋说。
问起“墩苗”的感受,杨晋体会最深的是责任、充实和成长,“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走好群众路线和开拓创新结合起来。根扎得有多深,创新的点子才有多准。”
从乡镇到机关的变与不变
“无论在乡镇还是在机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对群众的那股亲劲儿永远都不能变。”
□本报记者刘勰
12月21日,杨艳群见到记者,首先谈到的就是自己的变化。
之前她是夏邑县何营乡党委书记,现任省纪委监委信访室来信综合处处长。职务变了,连带着角色也变了。杨艳群刚报到时,心里忐忑不安:“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政治性、专业性都很强,之前很少接触这些,还真有点本领恐慌。”
让她感到温暖的是,省纪委监委的同志们给了她很多帮助,信访室为她“量身定制”了一整套培育方案:针对理论短板,列出了一系列学习书目,帮助她尽快掌握机关工作知识和业务知识;针对实践不足,安排她到省纪委来访接待窗口等多个岗位熟悉流程,还让她参与支部的“微党课”宣讲,确保尽快进入角色……“我一看到方案,心里就踏实了,真是缺啥补啥。”杨艳群说。
到岗一个多月来,杨艳群已基本适应了身份角色的变化。然而,她觉得,在这些变化之外,还有着不变的东西。
不变的是一颗为民初心。“过去在基层,干的就是群众身边的活。现在到了省直机关从事信访工作,同样要直面群众,除了运用基层工作经验以外,还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政策理论水平,得能想到位、说到点。”杨艳群说。
现在在信访窗口,她一晌要接待十几名群众,对受理范围内的登记转办,对不在受理范围的耐心解释沟通。“很多时候,群众需要的是一个倾诉的渠道,你要认真地听,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她说。
前不久的一次接访,让杨艳群印象深刻:一位老大爷对交警的事故责任划分不认可,觉得偏袒对方,情绪很激动。这不属于涉纪信访的受理范围,但杨艳群没有打断老人的倾诉,而是端过去一杯温水,听他讲述每一个细节,和他一起分析情况,再一字一句解释政策,并告知正确的反映渠道。最后,老大爷心平气和地走了。
“群众工作其实并不难,只要你真心为了群众,用心解决问题,他们都会理解你的。”杨艳群感慨道,“无论在乡镇还是在机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对群众的那股亲劲儿永远都不能变。”
走出“旧地图” 探索“新大陆”
“没有前瞻性、全局性的开阔思维,就拿不出科学合理务实的方案来。”
□本报记者石可欣
“以前绞尽脑汁招商引资,现在悉心研究招商政策;以前工作重点是乡邻乡村,现在要学习了解大局大势……”
在基层干了多年的乡党委书记后,王玉鹏从扶沟县固城乡来到省委改革办任改革一处副处长,参与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研究,协调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有人说基层的干部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参与改革工作后,我感到压力巨大,业务能力还非常欠缺,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12月21日,王玉鹏一见面就向记者坦言。
10月18日一到位,王玉鹏就接到了参与筹备省委财经委会议的任务。会议材料审核哪些方面?会议研究确定的事项如何督促落实?一切都是新的,王玉鹏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边学边悟。
最近,王玉鹏又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参与研究全省综合配套改革方案。
“全面深化改革事关现代化河南建设全局,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没有扎实的政策理论功底,是难以适应新岗位新身份要求的。”他一头扎进了这个全新的领域,认真查阅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文件,认真学习省委工作会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重要部署。
“拿着‘旧地图’怎能找到‘新大陆’?没有前瞻性、全局性的开阔思维,就拿不出科学合理务实的方案来。”他把一条条政策要求、一项项改革举措,一笔一画记在了自己的工作笔记中,细细研究、用心揣摩。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王玉鹏结合自己在基层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列出问题清单,对照查阅大量文件,积极参与调研,虚心请教领导和专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想法和建议。
“通过‘墩苗育苗’计划,我这名乡镇干部能有机会到省直机关学习历练,参与制定宏观政策,机会实在是太宝贵了,我一定要好好干。”王玉鹏说。
风霜雨露拔节生
□刘婵
“兄弟姐妹们都还好吗?”一位“墩苗”干部一见记者就如此问道。这显然是一个颇受关注的群体——全省第一批“墩苗育苗”计划交流任职干部,他们是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后备梯队力量,肩负着组织的厚望、群众的期盼。
两个月过去,这966名“苗苗”干部经历了怎样的重塑和颠覆?又收获了怎样的感悟和提升?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答案,记者采访到的这五位干部,也许能反映多数人的状态和心声:从“充满憧憬”到“压力山大”,从“寝食难安”到“找到节奏”,多了一丝白发、一些疲惫,却也添了许多思考、审视和担当。
他们对“是炼钢不是镀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炼钢就需要脱杂、去气、调成分,年轻干部亦要去掉躁气、傲气、娇气,淬炼锻打,方可练就“钢筋铁骨”。他们对“接地气才能有底气”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只有把基层的声音听足了、听懂了、听透了,才能在工作中理清思路,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在各自岗位上干出个样子来。
我家有苗初长成,风霜雨露拔节生。“苗苗”们未来的路还很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此时此刻在起步阶段打好基础尤为关键。“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给这些年轻干部提出了更高的工作目标和要求,“苗苗”们正好以此为契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在每一次选择、每一份坚守中日日新、日日进。
相信脚下沾满的泥土,终会化作心中的肺腑真情、前方的海阔天空。